前天(2月5日),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透露,將在2月16日公布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將重點放在創新與經濟轉型之上,將圍繞智慧國、經濟、勞動隊伍、社會,以及可持續發展這五大主題進行。
王瑞傑表示,儘管政府將繼續為員工和企業提供支持,尤其是遭受重創的行業,但也必須不斷推動五年前已開始的經濟轉型。
新加坡回不到過去的日子, 需要應對冠病後的另一個世界
王瑞杰特彆強調,協助員工和企業應變、創新和成長,將是2021年政府財政預算案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政府將在研究和創新方面繼續取得進展,並將在接下來五年為研究、創新和企業投入250億新幣。
這其中包括投資創新、就業與技能配套為國人提供培訓以投身新領域、支持企業數碼化等。
王瑞傑表示:「冠病加快創新速度、使得堅韌這一特質被高度重視,人們也更注重持續發展。時光沒有辦法倒流。在處理當前問題的同時,必須為我們的員工和企業做好準備,以應對冠病後的另一個世界。」
今年以來,新加坡已回不到疫情前的日子,成為了越來越多政界和商界領袖的共識......
近期,貿工部長陳振聲亦表示,在過去一年,他向不少商業領袖徵詢意見,其中發現他們的態度出現轉變。

大部分人在去年中認為局勢將在下來幾年恢復到原狀,但過去幾個月,更多人意識到新加坡回不去疫情前的日子。
企業的商業模式、運作和人事政策上必須採取必要的結構性改變。需要更加努力轉型,確保在已改變的經濟環境中保持韌性和競爭力。
財政預算調整獲國際好評 新加坡全球創新地位上升
新加坡財政預算的調整、對於數碼經濟的重視,使得新加坡在彭博社創新指數全球排位上升。

今年新加坡在彭博社創新指數排名中躍升到第二名,僅此於韓國,並排在瑞士之前。
該創新指數使用了七個均等加權的指標來分析數十個標準,其中包括了研發支出、製造能力和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集中程度。
彭博社特別指出,新加坡利用財政預算協助工人與公司過渡到數碼經濟,並且在製造方面獲得高分。
近期,中國《新華社》亦發專文《新加坡多措並舉推動經濟復甦》總結新加坡應對冠病危機得失經驗。特別提到新加坡政府財政預算調整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該文表示,新加坡在應對冠病危機時,所頒布的財政預算案是審時度勢、化危為機的重要舉措。
新華社評論道,新加坡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島國,既無天然資源,也沒有廣闊腹地,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貿易、旅遊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等產業造成巨大衝擊,也使新加坡經濟結構的短板暴露無遺。
新加坡政府2020年適時推出的近1000億新元的系列財政預算案,為抗擊疫情、確保經濟安全、國民生活和就業、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也為2021年經濟實現反彈奠定了基礎。

同時新加坡注重創新,加大投入。經濟轉型,數碼為先,這些是幫助新加坡經濟復甦的重要措施。面對危機,新加坡財政方面推出近30年來最大額度的科研投入計劃——「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並將發展數碼經濟作為企業實現轉型的核心、經濟實現復甦和增長的主要動力,打造亞太地區的數字經濟橋頭堡。
儘管天然資源缺乏和勞動力長期不足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短板。但是為解決好經濟發展和就業等民生保障問題,新加坡政府已將2021年協助本地企業和工人轉向新興產業和提供就業機會作為財政工作重點,繼續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中小「企業騰飛計劃」、微型企業提供一系列幫扶支持。
這些財政預算所透露的重要措施與信息,正在幫助新加坡2021年經濟復甦。新加坡已開始看到經濟回穩和反彈跡象,不過正如李顯龍總理指出,復甦之路並不均衡。需要國民繼續保持自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並與政府一起共克時艱,齊心協力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