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與合作通常被看作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奇妙關係。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通常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對於企業來說呢,如果競爭與合作同時發生,是會促成雙贏,還是零和遊戲?
我們來設想一個具體場景,在一家菜肴可口的餐館門前,慕名而來的食客排著長隊等著就餐;或者在機場的安檢門以內,有大量的候機乘客在等待自己的航班起飛。讓這些顧客或者旅客等待的區域就自然成了等候區。

新加坡樟宜機場候機區域(資料圖片)
有些商家顯然已經意識到了等候區服務的重要性,因而在等候區的娛樂設施與休閒體驗方面下足了功夫。也因此,娛樂休閒服務提供商也發掘出新的商機。
近期,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陳龔濤開展了一項關於等候區的調查研究。研究顯示,等候區的娛樂服務提供商雖然互為競爭關係,但提供商之間如果能開展合作,可能結果利大於弊。而通過合作,服務提供商也可以進一步節約成本,增加收入。
教授簡介
Lucy Chen | 陳龔濤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
美國·康奈爾大學運營管理博士
研究領域:供應鏈風險與中斷、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等

在各類等候區提供不同娛樂服務設施的提供商,我們可以把他們之間的關係理解為競合關係。競合(Co-opetition)是競爭與合作兩詞的合成詞,主要是指多家公司提供類似性質的服務,同時分擔維護公共空間的成本。
陳龔濤認為,「等候時長和價格是影響客戶光顧上述服務場所的兩個重要因素。在等候區提供娛樂設施,可以有效減少等候給顧客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加顧客流量。」
這項研究是陳龔濤與來自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開展的。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新加坡、台灣和美國的案例,他們對比研究了壟斷企業、兩家非競合關係企業和兩家競合關係企業的不同經營狀況。研究結果表明,服務供應商在競合關係中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我們的研究顯示,與單獨投資等候區娛樂活動相比,服務供應商可以通過與競爭對手合作,來改善等候區的環境,從而提高自己的利潤,同時彼此之間仍在價格上進行競爭。」
陳龔濤說,「這一發現尤其適用於服務業聚集的商業環境,即提供類似性質服務的企業共享同一個公共空間(如購物中心和濱海棧道),這在新加坡都很常見。」

在公共空間展開競合可以增加收入和客戶流量(圖為新加坡怡豐城購物中心的遊樂區)
不過,研究團隊也注意到,雖然服務供應商之間公平分擔成本很重要,但過於關注公平,很可能會抵消競合的收益。
基於這項研究,接下來研究團隊可能對相關課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包括分析涉及更多競爭者或與非對稱服務供應商合作的場景,並在現場或實驗室測試研究結果。
本文編譯自NUS News
原題為Benefits of co-operation amidst competition
翻譯:陳思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