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需要更主動向東協靠近一點,以求在該迅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占領一席之地。

新加坡:走出去更了解東協一點(圖片: Pixabay)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凱峰周一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加坡需要融入東協並了解該地區,以便抓住其地理優勢保持領先地位。
莊凱峰強調,許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出國進行項目交流和實習,但目標是去美國、歐洲的大學,而不是雅加達、胡志明。年輕人需要更好了解東協,才能通過靠東協間的關係來獲取一席之地。
Capitaland執行長Lee Chee Koon也表示,具有全球意識,有助於新加坡人在就業市場保持競爭力,但要說服其出國到不受歡迎的國家工作,並非易事。
"最近我聽到一家地區公司的執行長放棄僱傭新加坡人作為管培生,感到難過。他們表示更傾向於馬來西亞人,因為大馬人更熱情,更願意接受低工資,也願意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工作。"Lee表示,新加坡能做的便是向人們灌輸競爭力概念,鼓勵其少走彎路,以應對不確定性。
他並補充說,從國外引進更多全球人才,也能在這方面提供幫助,將有助於新加坡人了解他人、行業以及全球經濟格局,以不斷推動自己發展、創新。
此外,除更好了解東協外,新加坡還有其餘四個領域需要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首先,了解數位技術為產業帶來的機遇,例如農業,由於集約化農業和AI控制環境而變得具有發展潛力。其次,了解新加坡在創新和創造產品方面的潛力。第三,在公司集群內建立聯繫,這不僅指供應鏈方面,也指從跨國公司到本地企業的人才流動方面,帶來管理和創新經驗。最後,確保創造的各種工作有助於建設包容性社會。
儘管全球存在不確定性,但新加坡前景仍舊謹慎樂觀,作為東協--世界增長最快經濟體--的一部分,其需要做良好準備以帶動當地勞動力技術發展。
作者:魏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