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2月16日發表了2024年財政預算案聲明,其中涉及了新加坡如何在經濟蓄勢待發、並針對性為家庭和企業提供援助之際,保持財政收支平衡。

01 2024財政年:小幅盈餘
根據黃循財的聲明,我國2024財政年預料出現8億元小幅盈餘,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1%。這意味著政府的收入和開支基本持平,沒有過度借貸或揮霍。
這一結果顯示了我國財政的穩健和可持續,以及政府的審慎和負責。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中,我國能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支持國人和企業的需求,同時為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

圖源:財政部
02 2023財政年:整體赤字
與2024財政年的小幅盈餘相比,2023財政年的財政狀況則不那麼樂觀。黃循財透露,政府在2023財政年的整體赤字預料達到36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5%。
這主要是由於政府在2023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幫助國人和企業渡過難關。這些措施包括了「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新加坡共同前進基金、新加坡共同前進券、新加坡共同前進紅包等。
雖然這些措施增加了政府的開支,但也帶來了積極的效果。黃循財指出,這些措施有助於保住國人的工作和收入,維持國人的生活水平,促進國人的消費和投資,以及加強國人的社會凝聚力和信心。
03 中期財政:開支壓力
雖然我國在2024財政年能夠實現收支平衡,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國的財政壓力就消失了。黃循財警告,未來十年,政府的開支將持續增加,主要是由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醫療保健開支:隨著國人的人口老齡化和醫療需求增加,政府需要為國人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和保障,例如醫療儲蓄計劃、醫療保障計劃、長期護理保險等。
社會需求開支:隨著國人的社會期待和福利需求增加,政府需要為國人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和援助,例如教育補貼、住房補貼、社會援助、退休金等。
能源轉化開支: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的關注和壓力,政府需要為國人和企業提供更多的激勵和支持,以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的發展,例如碳稅、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等。
黃循財估計,到了2030年,政府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將上升到20%。這意味著政府需要有足夠的收入來覆蓋這些開支,否則就會出現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
04 長期財政:收入策略
為了應對中期和長期的財政壓力,黃循財表示,政府將採取以下的收入策略:
保持稅收體系的公平和競爭力:政府將根據國際和本地的情況,調整稅收政策,以確保稅收的公平和競爭力。例如,政府將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逐步將商品和服務稅從7%提高到9%。
增加非稅收入的來源:政府將尋找和開發更多的非稅收入的來源,以增加財政的彈性和多元化。例如,政府將利用國家儲備的凈投資收益,以及政府投資公司和淡馬錫控股的凈投資回報,來補充財政收入。
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政府將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以實現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例如,政府將優先支持那些能夠提高國人的生活質量和國家的競爭力的項目和計劃。
黃循財強調,新加坡必須繼續嚴守財政紀律和責任,確保財政狀況平衡、健全和可持續,這是新加坡的核心價值和優勢,也是新加坡人的共同責任和承諾。
新加坡財政預算案旨在幫助新加坡人和企業應對當前的挑戰,同時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財政收支平衡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涉及到收入和開支的平衡和策略,新加坡政府將繼續與各界合作,共創共享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