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月薪在新幣22500以上,海外公司內部調動(不可以申請綠卡)或短期EP外其餘的EP申請者都需要通過新的打分制度。
比較以前的EP申請,新的EP打分制度其實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拆分成為了兩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就是薪資,簡單的概括就是每月的基本薪資水平根據申請人年齡,公司的領域的不同必須在新幣5000-新幣9300以上;達到了這個第一環節要求後才進入第二環節打分環節;
第二個環節就是EP COMPASS打分制度,簡單的說申請人需要在以下4個基礎評分和2個加分項共獲取40分以上EP才有可能獲得批准。

COMPASS由 4個基本項目和2個獎勵項目組成。這6個項目,3個項目跟個人相關,3個跟用人單位相關。既給個人打分,也給公司打分。
EP Compass主要考察以下基礎維度和加分項:(每項滿分 20分)
基礎維度
C1.薪資
C2.學歷
C3.企業員工多元化
C4.企業為本地人提供就業
(C1)+(C2)項目針對個人,(C3)+(C4)項目針對公司。
薪資達到或超過同年齡同行業工作人員90%得20分,65%-90%得10分,低於65%不得分。
好大學畢業得20分,普通本科或同等學歷得10分。
申請人所屬國籍如果占公司白領員工所屬國籍5%以內,得20分,5-25%。得10分,超過 25%不得分。

比如公司有 100個白領,99個本地人,1個馬來西亞人,新的馬來西亞員工申請EP,所屬國籍這一項是在5%以內,可以拿到 20分。
新加坡本地白領員工占公司白領員工比例大於或等於50%,得20分:20%-50%,得10分。
很多小公司無法滿足 (C3)+(C4) 兩個要求,為此人力部給了特別政策,白領人數少於25人的小公司,(C3)和(C4) 兩項可分別得到 10分。
加分項(Bonus)

世界名校畢業(最多可加20分)項目針對個人;

公司戰略激勵(最多可加10分)項目對公司;

緊缺行業人才可以多得 20 分。
什麼是緊缺行業?
如果用人單位能為新加坡的國際化和創新帶來幫助,可以得到10分。這項對用人單位有要求,需要用人單位跟政府部門和所屬機構緊密合作。

從EP Compass 中我們可以看出 MOM 關注點:
是否能力新加坡提供更高的個稅
是否是國際排行高校畢業的人才
企業是否多元化而不是單國籍抱團發展
所在企業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新加坡本地人
三個案例分析
案例一
薪資:8500新幣
學歷:海外大學本科畢業
行業:金融高管
年齡:87年
個人得分

公司得分

綜合得分:40(通過)

案例二
薪資:6500新幣
學歷:國內專科畢業
行業:旅遊業
年齡:91年
個人得分

公司得分

綜合得分:30(不通過)

案例三
薪資:5500新幣
學歷:墨爾本幼兒教育學碩士
行業:教育業
年齡:93年
個人得分

公司得分

綜合得分

總結
根據欣冉最近接觸的三個案例來看,新政對於中小型企業和自僱人士沒有太大影響。
相反,compass打分制其實相對容易滿足,針對中小企業的打工人群,新政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均衡發展。針對自僱人士而言,新政可總結為: 學歷不夠,薪水來湊。
在個人項目中,如申請人有大學本科學歷,可以選擇C2-學歷,或者選擇C1-薪酬來獲得20分。
在公司基本項中,C3-企業員工多元化程度和C4-本地員工數量這兩項絕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都可以默認得到10分。
這樣一來,達到40分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大家不必太過焦慮。
總體上看,和新政實施之前並沒有太大區別,可能主要區別在於薪水要求。目前來看,打分制使得EP申請人更容易根據自身條件提前計劃。至於具體實施後的申請難易程度,還需一段時間來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