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中心、咖啡店或食閣的食物價格不再親民?
受訪民眾認為,現在至少要花6、7元才能吃上一頓飯。一名網民在淡濱尼天地的小販中心,打包一包5.30元的椰漿飯,配菜只有一個炸雞翅和一根香腸。不少網民認為,這類椰漿飯或雜菜飯攤的食物價格不夠透明,質疑攤主是否「亂開價」。

為此,一些網民建議管制飯菜價格,比如列出價格表,讓攤主根據這個表來賣,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多數民眾認為食物價格越來越貴
一位居民表示,外面的食物價格越來越貴,以前三四元就能吃飽,現在五元至七元才吃得飽,價格整整高出40%。
不過,她表示自己能理解攤販們的苦衷,她說:「我平時有上巴剎買菜,所以知道成本價其實很高,所以我認為不應該責怪攤販賣的東西貴,因為他們也需要賺錢。」
另一位民眾也體恤攤販們的不容易,她說:「當小販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政府進一步管制價格,那他們壓力會很大。」

這位居民表示食物價格不會太貴,但是飲料則貴得離譜。她說,罐裝飲料在超市只需要1元到1元3角,但是在咖啡店要1元9角。「可能因為是一邊喝水又有地方坐吧,但就不曉得為什麼會貴這麼多。」
另外,她也發現雜菜飯的價格較受爭議,可能不夠公道。她說:「我曾經見過兩個朋友到同一攤買一樣的料,可是被算不一樣的價格,讓人覺得不公平。」
因此,她建議雜菜飯攤可以將價格一一列出,避免誤會產生。
列表不一定有效?
不少受訪的民眾都贊成菜飯攤將價格列出,不過也有人認為不一定可行。52歲的一位本地先生說,每一攤煮的料這麼多,無法做到每一道菜都列價格。
菜飯攤販有他們一套經營模式,很難逼迫要求他們現在就設立價格表。他們應該也不會願意這麼做的,民眾是覺得他們賣菜飯業者不夠誠懇,就算放價格表,也可能少夾一點菜也說不定。
攤販在夾魚肉海鮮時都會口述註明價格。但如果有列表,可以避免更多尷尬和誤會。
「你都開口(點魚)了,他說魚要5元,你就不要,有點不好意思,如果有列表就可以避免消費者面對這種情況。」

也有民眾表示理解攤販們面對租金高漲的問題,他說:「一些攤販可能一個月租金要8000元到1萬,不賣貴一點怎麼吃得消?所以如果覺得貴,就自己煮吧。」
攤販們表示「我們是不會胡亂起價的。蔬菜一般8角到1元,普通雞肉如咖喱雞或麻油雞就1元3角,雞扒、豬扒和三層肉就會貴些2元5角,魚和海鮮都是時價,3元5角到4元5角。」
攤主:海鮮都是時價難列表
身為攤販有義務告知消費者價格,所以不覺得口述價格很麻煩。他覺得設立價格表反而更麻煩,「魚和海鮮都是時價,難不成要每天修改價格表?」
一般上消費者聽到單一價格不會覺得貴,只是聽到總數才覺得貴,因此就算設立價格表,消費者也沒辦法立刻計算總數,最後還是會出現「覺得價格不公道或很貴」的情況出現。
另一名攤販陳先生則認為,就算設立價格表,也改變不了消費者對菜飯攤販既定的看法。
「你即使列出價格,他也可能覺得你夾得太少,那難不成要我們用秤的方式,這樣每一攤職員都會忙上加忙。」
性價比不再?
新加坡的食閣一直以來都是本地居民和遊客喜愛的用餐場所,以平價美食和多樣化的選擇而聞名。然而,近年來一些食閣的價格逐漸上漲,使得人們開始質疑其是否仍具有性價比。

在過去,食閣被認為是提供實惠美食的理想場所,各種美味的小吃和正餐匯聚於此,吸引了大量食客。然而,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以及一些食材的漲價,一些食閣不得不調整價格以適應市場的變化。這導致了一些食品價格的上漲,從而引發了關於食閣性價比的討論。
儘管價格上漲引發了一些擔憂,但仍有人認為新加坡的食閣在整體上仍具有一定的性價比。首先,相對於高檔餐廳,食閣的價格仍然相對親民,適合大多數人的口袋。其次,食閣提供的是豐富多樣的美食選擇,無論是本地傳統美食還是國際菜系,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滿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然而,對於一些消費者而言,尤其是那些習慣於食閣平價的老一代居民,價格上漲可能會讓他們感到不適。他們可能會覺得一些曾經常去的小攤漲價後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此外,對於一些收入較低的群體而言,食閣價格的上漲可能意味著他們需要在用餐方面更加謹慎,甚至選擇其他更實惠的用餐方式。
在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氛圍中,食閣既是人們品嘗美食的場所,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因此,食閣的變化不僅僅是價格上漲這麼簡單,還涉及到文化、社會和經濟等多個層面的影響。
從經濟角度來看,食品價格的上漲主要受到了多個因素的影響。首先,通貨膨脹一直是全球經濟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新加坡也不例外。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從而推動了食品價格的上漲。
其次,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也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使得部分食材的供應減少,價格上漲成為必然結果。此外,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打擊,也對食品價格產生了一定的壓力。

與此同時,食閣攤販在面對成本上漲的情況下,也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一些小攤可能由於無法承受成本上漲而被迫調整售價,而這也間接影響了食閣整體的價格水平。
然而,一些攤販通過靈活的經營策略,尋找更便宜的食材供應商,採取批量購買等方式來降低成本,以保持相對平穩的售價。這也顯示出了食閣攤販在逆境中的創業智慧。
從社會和文化的角度來看,食閣作為新加坡獨特的飲食文化代表,承載著許多人對美食和傳統的情感。人們在食閣中不僅品嘗美食,更是在感受一種豐富多元的文化氛圍。食閣中的各種小吃和傳統菜肴是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吸引國際遊客的一大亮點。
儘管價格上漲可能使得一些老字號的小攤顯得有些不再那麼親民,但食閣作為整體依然保持了相對平價的特點。人們在食閣中可以找到各種價位的美食選擇,從幾塊錢的小吃到稍貴的正餐,滿足了不同消費水平和口味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