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團隊展開臨床試驗 針對性治療難治型抑鬱症患者

本地醫療團隊推出東南亞首個個性化的經顱磁刺激療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的臨床試驗為難治型抑鬱症患者進行精準治療。團隊希望在兩年內招募90人進行試驗。臨床試驗成功的話,團隊希望接下來可擴大治療範圍,讓更多患者受惠。
將隔熱圈置放在病人頭上通過磁共振成像找出的指定前額葉區域,也就是大腦皮層最前方的部分再進行個性化的經顱磁刺激療法。這是心理衛生學院和國大楊潞齡醫學院聯合展開的臨床試驗主要幫助那些試過其他療法但情況沒有改善的重度抑鬱症患者。目前已有兩人接受這種無創型治療,效果不俗。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睡眠認知中心楊文泰副教授表示:「平時的經顱磁刺激療法會刺激比較大的區域可是有了個性化的經顱磁刺激療法我們可以(精準)找出每個病人不尋常的地方然後很準確地刺激那個部位這樣會讓他們康復得比較快。」
一般的磁刺激療法需要在30天內進行30次療法,個性化療程為期五天病人在期間得進行50次療法。團隊表示希望療法能改變社會對於抑鬱症的刻板印象。
心理衛生學院神經刺激服務主任戴鵬程醫生說,如果試驗結果證明能消除抑鬱症,就表明抑鬱症是一種可治癒的生理疾病。
戴醫生說也指出,如果這種療法對抗藥性抑鬱症有效,那麼它將被推廣到其他難以治療的疾病上,比如強迫症、創傷後應激障礙、自閉症和其他疾病。
團隊表示,接受治療的病人病情改善後的狀態會維持半年比目前電療的一個月以及一般磁刺激療法的三個月來得久。
不過這個療法同樣也會有副作用,比如頭疼。嚴重的話可能有噁心或者狂躁,不過這屬於極為罕見。
兩項臨床試驗上個月已展開,一直到2026年。這項臨床試驗由淡馬錫基金會和全國醫學研究理事會支助。
數據顯示,本地每16名成人當中,就有一人曾患有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