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是電商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但也是一場持久戰。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商平台Lazada在東南亞六個市場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引發了業界的關注。Lazada的裁員動機是什麼?它的競爭對手又是誰?在東南亞電商市場,誰能笑到最後?

圖源:ST
01 Lazada的裁員原因:削減成本和優化結構
據報道,Lazada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六個市場裁減了約500名員工,占其總員工數的10%左右。裁員涉及多個部門,包括市場營銷、物流、技術和管理等。甚至連總裁和其他高管也未能倖免。

圖源:ST
Lazada的裁員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削減成本,二是優化組織結構。
首先,Lazada的裁員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Lazada不僅要面對來自亞馬遜、沃爾瑪等國際巨頭的挑戰,還要與本土的蝦皮、Tokopedia、拼多多等平台爭奪市場份額。
為了吸引和留住用戶,Lazada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營銷、物流、技術和客服等方面,這導致了Lazada的虧損不斷擴大,僅在2022年,Lazada的虧損就達到了14億美元(約18.6億新元)。因此,Lazada需要通過裁員來減輕財務壓力,提高效率。
其次,Lazada的裁員是為了簡化組織結構,提高決策效率。Lazada在2016年被阿里巴巴收購後,引入了大量的阿里人才,希望借鑑阿里的經驗和模式,提升Lazada的競爭力。然而,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文化衝突、溝通障礙、管理混亂等。Lazada的組織結構變得過於複雜和臃腫,影響了其對市場變化的快速響應。因此,Lazada需要精簡團隊,集中資源,提升靈活性。
02 老對手的新挑戰
Lazada的裁員並不意味著它放棄了東南亞電商市場,相反,它是在為長期發展做準備。Lazada仍然是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重要玩家之一,但它也面臨著來自其他平台的強大競爭,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有三個:Shopee(蝦皮)、Tokopedia和拼多多。
Shopee是Lazada的最大競爭對手,也是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領導者,Shopee是冬海集團(Sea)旗下的電商平台,主要針對東南亞和台灣市場。Shopee的優勢在於它擁有強大的本土化能力,能夠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需求和偏好。

圖源:ST
Shopee還擁有冬海集團的其他兩大業務:遊戲平台Garena和數字支付平台AirPay的支持,能夠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和用戶體驗。根據墨騰創投的研究,2022年,Shopee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了479億美元(約638億新元),占市場份額的48%,而Lazada的GMV僅為201億美元(約267億新元),占市場份額的20%。

圖源:ST
Tokopedia是印尼最大的電商平台,也是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Tokopedia的優勢在於它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商家網絡,能夠提供豐富的商品和服務。Tokopedia還擁有GoTo集團的支持,GoTo集團是印尼最大的網際網路集團,
2022年,Tokopedia的GMV達到了140億美元(約186億新元),占印尼電商市場份額的40%。而Lazada在印尼的GMV僅為30億美元(約40億新元),占市場份額的8%。

圖源:ST
拼多多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也是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新興力量。拼多多的優勢在於它擁有獨特的社交電商模式,能夠通過拼團、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激發用戶的購買慾望和參與感。
拼多多還擁有自己的海外平台Temu,專注於東南亞和拉美市場。Temu的特點是它主要銷售中國製造的商品,能夠提供低價、高質、快速的服務。2023年第三季,拼多多的營收為688億元人民幣(約131億新元),同比增長94%,其中,Temu的營收貢獻約162億元人民幣(約31億新元),同比增長近10倍。
拼多多表示,東南亞是其海外市場的重點,將繼續加大投入和擴張。
03 艱難的本土化
東南亞各國國情不同,從地理、人口、經濟基礎到宗教、文化差異巨大,物流和支付的特殊情況是一個信號:中國企業想要在東南亞有所作為,必須實施本土化戰略,無法照搬一套成熟的中國模板,這點恐怕才是阿里巴巴現階段在Lazada遇到的最大挑戰。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有著強大的集團賦能優勢,菜鳥網絡對當地物流的支持可見一斑。

圖源:ST
但在本土化管理上,頻繁空降高管,中方管理層的屢次調動,以及強勢的阿里企業文化,可能都不利於Lazada融入本土市場。據傳疫情期間,集團統一的行政管理政策曾與當地文化風俗產生過衝突。三年連換三帥的現象,多少折射出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水土不服,本土化不順利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被競爭對手反超。
相比阿里巴巴對Lazada的全權控制和傾力改造,Shopee從一開始就更為本土化,其創始者來自亞洲,而現任高管包括總裁馮陟旻有著長期的東南亞生活和工作經驗,極度適應且利於創新。
04 東南亞電商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東南亞電商市場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市場。機遇在於,東南亞擁有6億多人口,其中約4億人是網際網路用戶,但電商的滲透率僅為8%,遠低於中國的30%,這意味著東南亞電商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
根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的GMV將達到1720億美元(約2287億新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

圖源:ST
挑戰在於,東南亞電商市場複雜且多元。東南亞由10個國家組成,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語言、文化、法律、稅收、物流和支付等方面的差異,這給電商平台的運營和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和成本。
電商平台需要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制定合適的策略和模式,滿足用戶的需求和偏好,此外,東南亞電商市場還面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不足、用戶信任度的低下、競爭規則的不明確等問題,這些都制約了電商市場的發展。
Lazada通過裁員來削減成本和優化結構,是為了在這場持久戰中保持競爭力和靈活性,Lazada能否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站穩腳跟,取決於它能否繼續創新和適應,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