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於6月12日宣布,計劃從下個月開始將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8%的額外關稅,這一決定源於布魯塞爾去年啟動的一項調查,該調查旨在應對更便宜的中國進口商品的激增,以保護歐洲製造商的利益。
中國商務部在歐盟宣布這一決定後迅速發表了一份聲明,稱歐盟的這一決策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並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在歐盟內部,這一決定也遭到了一些成員國的反對,尤其是德國,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德國表示這些關稅將不可避免地損害德國公司的利益。

圖源:CNA
歐盟委員會提出了一項提案,建議對中國的主要電動汽車製造商暫時提高關稅,包括對市場領導者比亞迪徵收17.4%的關稅,對吉利徵收20%,對上汽徵收38.1%。歐盟方面表示,這些稅率將根據這些公司獲得的國家補貼水平來決定。
此外,歐盟還規定,願意與歐盟合作的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將面臨21%的關稅,而那些不願意合作的生產商則將被徵收38.1%的關稅。這些關稅將在現有的10%進口關稅基礎上額外徵收。
是維護?還是惡意抬升?
為了停止這些額外關稅的徵收,必須解決關於補貼的問題。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已經初步得出結論,中國的電池電動汽車(BEV)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這對歐盟的純電動汽車生產商構成了經濟損失的威脅。
這些關稅計劃從7月4日開始暫時實施,並預計從11月開始正式實施,除非有至少15個歐盟國家(占歐盟人口至少65%)投票反對此舉。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歐盟的這一決定可能會「製造和升級貿易摩擦」。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發出警告:「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林劍還指出,歐洲的汽車行業是其工業的明珠,擁有梅賽德斯和法拉利等標誌性品牌,但如今卻面臨著威脅,包括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優勢。

圖源:CNA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關稅雖然很高,但仍然低於美國從上個月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100%的關稅。德國、匈牙利和瑞典對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和提高關稅的努力表示了保留意見。
歐盟大國對加收額外關稅持保留意見
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表示:「歐盟委員會的懲罰性關稅打擊了德國公司及其頂級產品。」他強調,汽車應該通過更多的競爭、開放的市場和歐盟改善的商業條件來變得更便宜,而不是通過貿易戰和市場孤立。
德國政府發言人Steffen Hebestreit也表達了希望通過友好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願望。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警告說,這些關稅對歐洲製造商來說可能弊大於利。

圖源:FACEBOOK
中國是德國汽車製造商的重要市場,匈牙利正在為明年建設的比亞迪工廠清理土地,而吉利則是瑞典汽車製造商沃爾沃的母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是唯一一家要求歐盟根據其提交的證據來計算稅率的公司。
中國與歐盟無法完全脫鉤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歐洲是其重要的市場。根據總部位於美國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歐盟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從2020年的約57,000輛激增至2023年的約437,000輛。

圖源:WTO
在歐盟採取行動之前,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表示,20%的關稅可能導致中國向歐盟減少125,000輛電動汽車的出口,價值近40億美元。歐盟中國商會警告說,這些關稅「將構成嚴重的市場壁壘」,並批評了他們所稱的「出於政治動機」的調查。
面對歐盟的新措施,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中國將保留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的權利,並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他對歐盟此舉表示強烈譴責,認為其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何亞東強調,歐盟的行為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合法權益,還有可能扭曲全球汽車生產和供應鏈,包括歐盟內部。他指出,歐盟的行為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是明顯的保護主義行為。

圖源:CNA
與此同時,新加坡慈善組織Hinrich Foundation的貿易政策負責人Deborah Elms博士指出,世貿組織規則的制定通常要求歐盟證明中國的電動汽車補貼和低價傾銷行為正在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她表示,如果無法證明這一點,那麼歐盟的做法可能會引發爭議。
在此背景下,德國、匈牙利和瑞典等國對徵收更高關稅的做法表示了擔憂。這些國家擔心,新的關稅措施可能會對歐盟內部的汽車產業造成不良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