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南洋理工大學的野生奧秘,揭開校園內野生動物的神秘面紗,這篇觀察指南將引領你發現隱藏於日常的自然奇觀。從悄悄搖曳的枝頭到草叢深處,每一生靈都訴說著自然的故事。跟隨我們,開啟一段探索自然的奇妙之旅!
南洋理工大學擁有優美的環境,吸引了眾多野生動物棲息其中。在校園內常見的有各種鳥類、水獺、野豬等。
漫步校園,你會驚喜地發現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景象。但若遇到野生動物,請保持安全距離,尊重它們的生存空間,並遵守相關規定。
以下為校園野生動物出沒熱點圖:

點斑林鴞
點斑林鴞(Spotted wood owl)是林鴞屬下的一種貓頭鷹,擅長隱匿於林間,主要在夜間活動。其叫聲為連續的「呼呼呼」聲,後面跟著長長的「嗚嗚」聲。這種貓頭鷹的食物主要是老鼠,也吃昆蟲和小鳥。
這些神秘的貓頭鷹曾在 Tamarind Hall及藝術、設計和媒體學院附近出現過,想要提高遇見它們的幾率,可以嘗試在日出或日落的寧靜時刻探訪。注意觀察樹枝,傾聽它們特有的叫聲。
發現難度:★★★

東方矮翠鳥
東方矮翠鳥(Oriental dwarf kingfisher)又稱黑背翠鳥或三趾翠鳥,是翠鳥科下的一種小型鳥類。這種鳥以其鮮艷的羽毛和小巧的體型而著名,成年個體的長度僅約10-12厘米,重量大約5-17克,是觀鳥愛好者非常喜愛的對象。
令人驚訝的是,東方矮翠鳥在南洋理工大學的 North Spine 和藝術、設計和媒體學院出現過。如果想要尋找他們的蹤跡,可以在清晨或傍晚的黃金捕食時間,靠近水體的地方留意。
發現難度:★★★★

果子狸
果子狸(Common palm civet)是一種害羞的夜行動物,又稱棕色狸貓。作為雜食性動物,果子狸主要以水果、昆蟲、小型脊椎動物和鳥蛋為食,有助於種子傳播,豐富我們的生態系統,曾出沒於6號樓和二食堂附近。
果子狸通常生活在食物來源附近安靜、綠樹成蔭的地方,它們生性膽小。如果遇到它,請保持距離,儘量減少噪音並緩慢移動,以免驚動它。
發現難度:★★

野豬
野豬(wild boar)是豬科動物的一種,是家豬的近親,但通常比家豬更為粗壯,具有更加適應野外生存的特徵。作為雜食性動物,它們在尋找食物時會翻動土壤,因此常常被稱為「翻土獸」。
在校園裡遇到野豬可能會令人驚訝,但是無需擔心,如果不受到干擾,這些生物可也以與人類和平共處。它們曾在 9 號大廳和 Jalan Bahar 入口附近被發現。
如果在校園遇到野豬,請保持冷靜,並給它充足的空間,慢慢後退,不要突然移動或大聲喧譁。下次當你遇到野豬家庭時,請記住它們也是校園居民,不用過度驚慌。
發現難度:★★

水獺
水獺(Otter)是一類水棲、肉食性的哺乳動物,具有細長、流線型的身體結構,身體優美靈活,四肢較短。這些具有光滑毛皮的水獺是南洋理工大學水道中頑皮的明星,深受南洋學子喜愛。
它們經常出沒於南洋湖、Crescent and Pioneer Hall 旁的池塘,如果你在早晨或傍晚散步時碰巧看到它們,請保持合適的距離,好好享受這一時刻。
發現難度:★★

獼猴
獼猴(Macaque)是一種靈長類動物,通常具有灰褐色的皮毛,有長長的尾巴,尾部通常較為光禿,因而被稱為「裸尾猴」。它們是雜食性動物,以各種植物、水果、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獼猴通常以群體生活,群體內有明顯的社會結構和等級秩序。
此前因為在宿舍和食堂發現獼猴,NTU已將1200多個垃圾桶更換為帶有閂鎖的防猴垃圾桶,以防止獼猴覓食。NTU的保安人員也接受過處理他們出現的培訓。在 NParks 的幫助下,兩隻獼猴也已經被重新安置。
然而,獼猴是遷徙的物種,所以被搬遷的獼猴可能會返回。由於NTU靠近西部集水區,其他獼猴也可能進入校園。如果你遇到一隻獼猴,不要對它微笑,以免被視為威脅,並不要展示你攜帶的任何塑料袋,因為獼猴會將它們與食物聯繫起來。
發現難度:★★★

蟒蛇
新加坡溫暖潮濕的氣候特別適合蛇類生活,早在2015年,就有NTU學生目睹兩條巨蛇在黃金輝傳媒學院巴士站草地邊上纏鬥。一條是網紋蟒,一條是眼鏡王蛇,就是傳說中那種動作極其迅速且毒性十分猛烈的蛇。
其中的霸王蟒在重創眼鏡王蛇後快速溜進了小樹林,而眼睛王蛇則被聞訊趕來的專業人員叉進了布袋。據悉,這條眼鏡王蛇後來被送進了新加坡野生動物園。
如果在校園遇到蟒蛇,首先要保持鎮定,遠離蟒蛇,不要靠近或試圖捕捉。儘量不要驚擾它,避免突然的動作或聲音。立即通知校園管理部門或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並遵循他們的指示行動。在等待專業人員到達之前,可以採取措施警示他人遠離蟒蛇的區域,確保校園內的安全。
發現難度:★★
前方圖片高能預警!
不喜歡蛇的小夥伴可速速划過。

文中圖片來源:NT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