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數名經濟師預計,新加坡2025年經濟增長會明顯趨緩,預測普遍GDP可能介於2.5%至2.8%左右,因為「特朗普2.0」時代的關稅規模與執行時間尚不明確。在東協經濟體中,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的國家,會面臨更大衝擊。

圖源:FACEBOOK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或導致經濟疲軟
近期,各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陸續發布2025年展望。大華銀行考慮到風險,將新加坡2025年的經濟預測下修0.4個百分點至2.5%;馬來亞銀行的增長預測為2.6%。而花旗和野村都認為,受到電子產品的投資與出口支撐,預計新加坡今年的經濟增長僅趨緩至2.8%。
有經濟師認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是新一年的不確定因素,因為「特朗普2.0」時代的關稅規模與執行時間尚不明確。大華銀行指出,市場對頻繁出現的關稅政策感到擔憂,雖然目前這些關稅政策刺激部分出口商品的需求,但相關挑戰可能會在2025年下半年顯現。
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日前在線上發布2025年展望時表示,美國可能實行的關稅,對新加坡的直接衝擊其實較小。近20年來,美國多對新加坡有貿易順差(美國到新加坡的出口,超過新加坡到美國的出口)。而其他東協國家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可能會面臨更大衝擊。

圖源:FACEBOOK
據了解,新加坡是東協唯一同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對潛在的關稅衝擊風險起到一定的緩衝,但特朗普此前揚言,將對加拿大、墨西哥施加關稅,顯示他的二度任期還是會把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只是暫且不會付諸行動。
而花旗經濟師吉偉正認為,雖然新加坡受到自貿協定保護,但特朗普保護主義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放緩、中美科技脫鉤和不確定因素致使投資復甦不明朗,從而帶來下行風險。此外,儘管預計2025年新加坡電子出口放緩,但此前承諾的製造業固定投資可起到一定緩衝作用。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蔡學敏在報告中指出,如果特朗普將關稅針對特定東協國家,或對全球其他國家實施統一關稅,可能會擾亂貿易流動,並阻礙供應鏈向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地區的重新配置。2025年實施的15%全球最低稅率,可能會削弱全球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意願,影響新加坡的競爭力。
全新財政預算案或促使通脹緩和
事實上,新加坡2025年的預算案對經濟增長也至關重要。野村控股全球宏觀研究主管蘇泊萊曼表示,我們認為新加坡會在第二季大選,政府2月公布的預算案,財政會更具擴張性,它將為經濟提供一些支持與增長動能。
大華銀行預測,新一年的核心通脹有望回落至1.8%目標水平,消費稅調高的影響可能在2025年完全消散。2024年1月起,新加坡消費稅調高一個百分點至9%。

圖源:FACEBOOK
隨著布倫特原油走低,2025年核心通脹可能趨緩至1.6%,較此前預測的還低0.2個百分點。但通脹會分雙階段走降,首先是消費稅的衝擊消散,然後是經濟增長弱化、成本壓力舒緩。從2021年10月,金管局實施貨幣緊縮策略起,新元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10.6%,促使進口價格的壓力持續趨減,金管局或小幅調降新元名義有效匯率的坡度。
對此,馬來亞銀行預測,整體和核心通脹率年初會趨緩至2%,全年可回到疫情前水平,預計平均核心通脹為1.8%。房屋和商業貸款參照的基準利率三個月新元隔夜利率,到2025年底預計下跌至2.65%。尤其是特朗普重新執政,將引發貿易政策調整、產業回流加速,以及監管環境變化,進而影響全球資本流動與市場情緒。
這些宏觀環境也將深刻影響新加坡的金融與經濟表現。另外,柔新經濟特區的成立有望為新馬兩國帶來更緊密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機遇,新加坡房地產市場也將成為2025年備受關注的焦點。內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將共同塑造新加坡在新一年中的經濟發展路徑與市場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