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的獸醫為鳥兒中醫治療
新加坡裕廊飛禽公園的獸醫梁珮慈是園區4名獸醫中唯一具備中醫治療知識的獸醫。
她說,動物治療需要多元化,「當一般療法不管用時,我們還有其他治療辦法」。
之前,一隻僅有8個星期大的金剛鸚鵡身體非常虛弱,沒有胃口,體重在4天內驟減一半。
獸醫也是用盡辦法,但它的情況也沒有起色。
正當大家認為這隻金剛鸚鵡已經「沒希望」時,中醫穴位推拿卻挽回了它的生命。梁珮慈就是負責治療這隻鸚鵡的獸醫之一。

不久前,飼養員發現一隻雪鴞沒有食慾,體重減輕,身體檢查卻沒有顯示異樣。
飼養員只能通過親手喂食,以確保它攝取足夠的食物和營養。
梁佩慈獲知雪鴞食慾不好後,給它促進消化系統的穴位上扎了幾針。
在第三次治療後,這隻雪鴞開始自行進食。這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飛禽公園還通過中醫治癒了其他鳥類。例如,鴨子有時在爭食時會踩傷同類,尤其是那些剛出世的小鴨子。
獸醫通常會開出配方,盡力拯救,但小鴨子往往還是會死去。
但通過中醫治療,例如在這些小鴨子的人中穴和百會穴位扎針後,傷勢會逐漸好轉。

在談到中醫治療是否可以取代西醫治療時,獸醫梁珮慈說,鳥類非常善於遮掩病症,因此當它們抵達動物醫院時,獸醫一般只剩下約20%的機會救活它們。
通過中醫治療,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療效,但使用西醫治療,我們可以更快地看到成效。
因此,我們還是會偏向先使用西藥,再通過中醫進行調理,以達到互補作用。
由於許多中醫治療動物的案例都著重在狗、貓或馬等。
梁珮慈醫生需要總結借鑑,才能把同樣的治療方式運用在飛禽上。

雖然中醫治療涵蓋面廣,但梁珮慈一般只運用針灸。
如果使用湯藥,需服用的量一般很大,但鳥兒不配合喝,也不可能強行喂食。
希望經過進一步研究後,我們的獸醫們能跨越這道障礙,讓飛禽也能通過服用中草藥調理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