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1日,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澎思科技宣布新加坡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並宣布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推動全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同時,澎思科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重量級機構簽訂戰略合作。未來,澎思科技將同合作夥伴一起,在新加坡及亞洲地區加快人工智慧技術研究,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落地進程。
政府、高校、企業多方見證,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正式揭牌
7月31日,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新加坡「矽谷」啟匯城舉行。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蓉芳,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與來自新加坡國家人工智慧促進機構AI Singapore (AISG)、新加坡通商中國、新加坡資信媒體管理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機構的嘉賓共同出席,為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揭牌。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是澎思科技在新加坡開設的科研機構,主要從事人工智慧技術和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致力於推進以計算機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和落地。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科技參贊王蓉芳表示:「澎思在新加坡設立研究院,將促進中新兩國的大學和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交流合作,使中國和新加坡的友好關係,不但在政府層面,也將在企業層面和個人層面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王蓉芳參贊致辭
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表示,「澎思新加坡研究院的成立將為公司持續發力人工智慧領域、探索新業務做好技術儲備。我們致力於同合作夥伴一起,在新加坡及亞洲地區加快人工智慧技術研究,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落地進程。」

澎思CEO致辭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自三月份成立以來,一方面加強人臉算法安防行業的落地,突破人臉檢測、人臉跟蹤、人臉質量判斷、高解析度人臉識別等算法在安防領域遇到的問題,提升澎思人臉算法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在車牌識別、行人再識別(ReID)、人臉屬性、行人屬性檢測、異常行為檢測等算法上實現突破。
6月份,澎思科技在行人再識別(ReID)算法上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測試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算法關鍵指標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獲得業內最好成績,刷新了世界紀錄。
澎思技術委員會成立,推動全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
在揭牌儀式上,澎思科技還宣布成立澎思技術委員會,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宣布新加坡國立大學原副校長、工程領導力研究院院長康長傑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學院陳義明教授,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蔣旭東教授等四位科學家擔任澎思技術委員會首批委員。申省梅現場向澎思技術委員會首批委員授予聘書。

澎思公司學術委員會成員
申省梅表示,澎思技術委員會將致力於推動全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一方面,為澎思科技的人工智慧技術在垂直領域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提供指導意見,搭建起學術研究與落地實踐之間的橋樑,加強學術界與工業界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為澎思科技探索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貢獻智慧,成為澎思科技研發的助推器,讓公司始終保持對突破性科技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澎思管理層與技術委員會和開幕式嘉賓合影
澎思科技與多家重量級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加快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落地
澎思科技宣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重量級機構簽訂戰略合作,涵蓋學術研究、技術提升、應用落地等多個方面,將促進人工智慧在亞洲地區乃至全世界的發展。
澎思科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簽署關於開展AI照相機系統研究的合作協議。該項目是AI Singapore(AISG)面向人工智慧新興企業的100項新技術研究項目之一。研究項目由AI Singapore(AISG)和澎思科技合作立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馮佳時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和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共同開展,雙方共享研究成果的智慧財產權。AI Singapore(AISG)隸屬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大力支持新加坡企業、機構在AI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澎思與國立大學研究合作協議
澎思科技與南洋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研究、開發、測試等方面進行合作。雙方同意在無人系統,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的開發和測試等方面進行合作。雙方的合作可以為南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供面向市場的研究課題。
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擁有在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先進算法,可以很好地用於無人系統和機器人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雙方的合作能夠優勢互補,加快研究項目的實施,測試和落地。

澎思與南洋理工學院簽訂合作協議
新加坡擁有全球領先的科技研發環境,在人工智慧發展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實踐中擁有巨大的潛力。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和澎思技術委員會的成立,與新加坡政府、高校、企業開展的一系列重磅合作,是澎思科技海外布局的重要一步。
在擁有充足AI技術儲備的的前提下,澎思科技有能力尋找合適的場景切入到其它區域市場和垂直行業,持續推動AI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和產業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