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新加坡向ofo催債51.5萬美金,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ofo如今資金出現巨大問題,形勢日漸嚴峻,還記得前陣子新加坡用戶集體向ofo討要押金的事情嗎,如今新加坡最終還是採取了法律手段。
12月29日,據新加坡當地媒體Today報道,ofo面臨的現金流危機使得其在國外的業務也受到影響,新加坡就是其國際業務陷入麻煩的國家之一。

媒體稱,至少有兩家公司向ofo施壓要求還清物流欠款,欠款超過51.5萬美金(約351.5萬人民幣),與此同時,在ofo的新加坡官方Facebook帳號下,有超過170條留言要求退款,但是無人回復。
2017年,新加坡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就曾警告共享單車企業,要求解決亂停亂放現象,甚至暗示如果亂象得不到解決將會取締此類商業模式。這也使得ofo在新加坡的業務一直面臨巨大的壓力。

今年10月,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通過向部分共享單車企業發放運營牌照的方式,來整治當地秩序,限制單車數量,ofo名列其中。雖然ofo獲准繼續運營,但其被迫將自行車數量從2.5萬輛削減至1萬輛。
這已經不是ofo在新加坡市場第一次傳出危機,今年6月就有媒體曝出,已經有50%的ofo小黃車新加坡團隊員工接到了裁員通知,在新加坡當地的一個物流公司內,ofo正在進行打折促銷,價格為每輛50新幣,摺合人民幣約240元。

對此,ofo方面回應:「ofo與新加坡的一家貨運代理/物流公司有業務往來,並已同意支付服務相關費用。鑒於ofo正在與該公司進行商討,我們認為對方此時採取此行動過於激進。ofo在考慮訴諸法律手段的同時,也在真誠努力地避免ofo財產被出售。」
沒有人知道ofo的說法是否可信,因為資金鍊斷裂,無法執行合同,ofo的CEO戴威竟然上了老賴名單,被海淀區人民法院要求「限制消費」。

12月20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和ofo創始人戴威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即乘坐交通工具時,不得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不得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不得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等九種消費行為。

不同於2017年向海外擴張的局面,ofo在今年上半年相繼退出了印度、中東、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市場,並在7月宣布調整海外市場戰略,稱將從此前的開拓業務階段進入第二戰略階段,深耕新加坡、美國、法國這類規模大或增長迅速的重點市場。

ofo還表示,海外用戶的消費水平高,並已形成付費習慣。這些城市的騎行價格約在國內6倍以上,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ofo進入海外新戰略階段後,將對新加坡、美國、法國這一類規模大或增長迅速的地區,進行精細化運營。在不同的市場,ofo會根據不同的用戶習慣和市場特點深化市場合作,加強服務升級。

然而,就是其深耕細作的新加坡市場在半年內兩次被曝出危機,可以預見,ofo的現金流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
此前,ofo押金問題集中爆發,排隊退押用戶超過1000萬名,保守估計,ofo需退還押金總額至少10億元。據全天候科技獲悉,從12月18日至12月29日,已完成退款人數逾16.3萬人。

各位通心粉對ofo被新加坡催債有什麼想說的呢?快戳「寫留言」發表你的見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