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別稱為獅城,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一個城市國家之所以能發展這麼快,人才是關鍵。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那為什麼新加坡的教育如此成功,和我國的教育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新加坡的教育方式和大部分國家相比確實有區別。
小學階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信心和熱忱。
中學階段作為學生跨入高等學府的必經之路,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方向。
高中、大學階段作為學生步入社會的踏腳石,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工作方向。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味的學習,讓孩子在五六歲就開始上小學,有的家長甚至把四歲甚至更小的孩子送去讀國際幼兒園。接著上小學初中甚至到高中,但是最後讀完發現孩子除了知識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興趣愛好,整個人變得太過於內向。為什麼其他國家的孩子總是能歌善舞,而自己孩子卻什麼都不會。或許我們應該學習一下新加坡的教育方式。
為了幫助孩子將來能在科技化,多元化與全球化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學校對每個學生精心培養,讓孩子具備明辨是非、與人溝通、團結協作、不斷創新、終身學習能力的同時重視每個學生的健康、快樂的成長。學校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提供不同的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和特長。開設不同的課程和課外活動,讓學生德智體美及藝術等全面發展。這就是新加坡的教育為什麼能名列前茅,為什麼有眾多人才來自新加坡的原因。


小學階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信心和熱忱,為今後打下好的基礎和習慣。與中國教育制度不同,新加坡的小學6年的教育中,頭四年一律課程統一,四年後實行分流,分流是以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分為三種不同課程。分流為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進度學習,使其潛質獲得充份發揮。

中學階段作為學生跨入高等學府的必經之路,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方向。學生通過小學會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學又分普通班、快捷班、特別班三種課程。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普通教育文憑「普通」水準會考。普通班學生成績好的可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高中、大學階段作為學生步入社會的踏腳石,基本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工作方向。合格中學畢業生憑成績及興趣選擇初級學院、高級中學及理工學院(大專學府)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工作。初級學院的大學先修課程為兩年制,高級中學則為期三年制。
總結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注重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天賦興趣,和中國教育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放學後也是很少布置作業,但每個人都要參加課外活動,比如籃球、足球等,這就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去發現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對思維的培養也起到無形的作用。
這就是新加坡教育和我國教育最大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