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加坡大量市民湧入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將貨架上的雞蛋、黃油,甚至衛生紙等一掃而光。
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小城市國家,新加坡更容易受到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的影響。由於新加坡90%以上的食物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而且只有1%的土地用於農業,對國外的依賴性較強。面對當今動盪的世界局勢,如何確保穩定的糧食供應成為新加坡一項重要的議題。
基於此背景下,當地多家農場正在利用科技提高糧食產量,以解決當地糧食安全問題。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 SFA)食品基礎設施發展和管理部高級主管MelvinChow先生就該國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的方式進行了如下分享:

都市垂直農業
新加坡計劃產量到2030年可以實現當地營養需求量的30%左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國將增加當地魚、蛋和蔬菜等常用食品的產量。但由於這些食品更容易腐爛,因此也更容易受到供應中斷的影響。
鑒於土地空間和資源有限,新加坡需要加強單位土地的利用率,以優化有限的土地資源。當地的一家農場Sustenir Agriculture正在利用技術優化耕作空間。它使用LED照明在室內多樓層種植蔬菜。他們將系統設計成適合現有的多層建築,如工業區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種植區的占地面積。
室內農場更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且種植者可以安裝傳感器,來確保空氣品質、光線和水等因素達到最佳生長條件。

垂直水產養殖方案
當地一家創新型水產養殖企業ApolloAquaculture Group正運用八層垂直式養魚農場來擴大產量。
每層將配備一個水箱系統,用於凈化、監測和循環農場內的水。當魚的排泄物對水造成污染時,只需更換百分之五的水量即可。據史密森雜誌(Smithsonian Magazine)報道,與定期清理整個水箱的傳統養魚農場相比,大幅減少了水的浪費。此外,這種創新型養殖方式比傳統養殖方式提高了約10到15倍的產量。
為了進一步推進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新加坡食品局(SFA)最近為當地農場制定了新的農業標準。這將確保農場有效利用資源,回收廢物。例如,非食用作物廢棄物在處置前可用於堆肥等。
此外,新加坡的2030年綠色計劃(Green Plan 2030)——一項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全國性議程——還計劃對年輕人進行可持續生活習慣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