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兩天的新增病例又連續超過3000起。
周末,單日新增多日不足3000,一臨近下個周末,這個數字就會上升到3000+。

如果循環反覆,似乎達成了一種相當默契的「動態平衡」。
當然,新加坡衛生部之前已經發文解釋了這個現象,稱周末病例數的下降,是由於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和綜合診療所周末進行的拭子檢測較少。
「並不代表傳染病曲線(epidemic curve)開始呈下滑趨勢」,衛生部如是說道。
眼見十月已經過去一半,離之前黃循財、王乙康等新加坡聯合抗疫工作小組官員警告的「未來將日增5000例,甚至10000例」還有一段距離。
似乎是9月27號開始實施的防疫新政,例如堂食人數限制、居家辦公等等有不小關係。

圖源:見水印
但不可忽視的是,新政中包含的「居家康復計劃成為未來的默認模式」,也有可能讓更多非感染人群,更容易接觸到病毒,成為感染者。
一位網友,這周就遇到了類似情況,讓自己的心情在有些惴惴不安。

實行了近半個月,居家康復計劃,真的有用嗎?
衛生部最近解釋了這一點。
居家康復計劃病毒傳染率不高?
當衛生部宣布居家康復計劃時,很多人對這項計劃持懷疑態度。
懷疑的原因,不外乎是居家康復計劃,會讓更多原本沒感染的人,處於被感染的危險中。
因為,他們需要共處一室。
但是,在最近舉行的一場會議中,一位來自衛生部的醫生,則向公眾公布了具體數據:居家康復計劃實施至今,家庭內傳播率,不足10%。

居家康復者1.6萬多人,10%也不是個小數目 其他大部分病例都來自與其他環境,例如餐飲場所。

Dinesh Vasu Dash(左)目前是衛生部危機管理團隊總監,圖源:CNA
他同時指出,直至10月14日,新加坡一共有16723人接受了居家康復,占據了這段時間內社區病例的近78%。
因此,雖然他沒有明說,但是居家康復計劃,確實極大緩解了新加坡公共衛生部門前段時間面臨的資源不足壓力。
這部分無症狀和輕症患者,不需要擠占醫院的醫療資源。在遠程醫療的幫助下,可以慢慢康復。

圖源:聯合早報
在居家康復的環境下,專家認為這些人可以和家人共用洗手間,但需要在進食時特別注意。
新加坡遠程醫療集團的負責人也表示,根據現有的數據,大部分的新冠傳播都發生在有人脫下口罩的時候,而並非是在與對方交談或共用衛生間的時候。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患者居家康復時,就算家中臥室沒有連接衛生間,居家康復者仍可以減低將冠病傳染給家人的風險,只需要多加註意。

圖源:財新網
不管是居家康復計劃也好,逐步開放的計劃也罷,自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明確表示新加坡要「邁向新生活」以來,新加坡的步調正在加速前進中。
《聯合早報》近日採訪了樟宜機場集團,得到了樟宜機場已經更新抵境接機安排,允許低風險國家和地區乘客的親友,進入抵境廳接機的新規定。

圖源:樟宜機場集團
這離上一次樟宜機場允許接機,已經過了有5個多月。
之前那次停止接機的許可,是因為當時德爾塔病毒剛傳入新加坡,在新加坡引起了新一波的疫情高峰。
因此,5月時樟宜機場宣布星耀樟宜和所有航站樓臨時關閉,直到上個月第一航站樓(T1)和第三航站樓(T3)才對一般旅客開放。

當時的日增病例峰值不過1000齣頭 而現在,在日增3000左右的日子裡,樟宜機場臨時調整接機程序,允許人們到T1和T3接機,也不難看出整個新加坡社會想要配合政府的「共存」願景。
當然,適當的放鬆也不代表完全「躺平」。
不久前,新加坡有關當局規定,沒有接種新冠疫苗/或沒有完全接種的人將不再被允許堂食、進入商場、參觀景點!
雖然政府稍後又給了一周的寬限期,但是從19號,也就是後天開始,具體措施就要正式開始實施。

圖源:海峽時報
或許在新加坡政府看來,過緊的政策不可行,只有疫苗才是應對疫情的良藥。
或許是得益於居家康復計劃的實行,不管是住院人數,還是重症需要吸氧的患者,都出現了明顯的減少。
其中目前一共有1464名病患住院,其中310人需要輸氧。

但是,最讓人擔憂的加護病房,人數卻是明顯增加達到62人,在短短的一天內激增14人。

這些在加護病房的人,治療稍有不慎或不夠及時,或者自己抵抗力不夠,就很容易轉化為下一日的死亡病例......
也就是這幾天,新加坡死亡人數,幾乎一直在每日10人左右徘徊。

也難怪新加坡醫學專家現在又在媒體上預警,說未來兩三周的死亡病例可能仍舊會上升。

不久前有專家表示,以新加坡目前的這種狀態逐步開放,得接受每天6到7人死亡。
現在已經得到了應驗,甚至超出專家們的預期。

回想這輪疫情爆發以來,新加坡專家每一次的預警,都能最終得到事實映證。
不論是單日新增病例或是死亡人數。
那麼,雖然新加坡單日新增卡在2000至3000例已有兩個星期,但如果真的按照「先知」們的專家估計,可能遲早有一天,新加坡還是得走上面對新增5000例的境地。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新加坡疫情嚴重引起世界多地注意,圖源:晴報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坊間普遍認為最容易受到威脅的,是老人和兒童這兩大群體。
老人潛在病症多,抵抗力普遍更差。兒童抵抗力也不足,甚至還沒有疫苗的保護。
隨著時間遞進,另一大弱勢群體——孕婦,則走進了人們視線中。
《海峽時報》撰文,稱越來越多未接種疫苗的孕婦,因為感染新冠住院中。

這些媽媽們,很多因為擔心孩子出生後的健康,而選擇不接種疫苗。
比如這名媽媽,在去年12月懷孕。在新加坡疫苗接種計劃下,她本有機會儘早施打疫苗,得到保護。
但為了肚子裡的寶寶,她選擇放棄,暫緩接種。因為,當時沒有臨床研究表示疫苗對胎兒沒有影響。她不敢冒險。
誰也想不到,今年的8月中旬,她突然感冒了,並伴隨著流鼻涕、咳嗽、喪失嗅覺等新冠疑似症狀。
她不敢掉以輕心,馬上去看醫生。結果,檢測陽性,她被確診新冠。

圖源:8視界
好在她最後及時康復,母子平安。
情況讓人感到憂慮,一名新加坡醫生,在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稱未接種疫苗的孕婦,比普通人有更大機率患上嚴重的併發症,更應該完成疫苗接種。
一些本地的臨床醫學家,更是在16號舉辦的一場網絡研討會上,分享了孕婦在面臨新冠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回答。
問:為什麼未接種疫苗的孕婦患上新冠併發症的風險更高?
答:在懷孕後期,不斷增長的胎兒可能會將子宮壓在呼吸肌上,導致它被輕微向上推;新冠還會顯著增加孕婦形成血栓的風險,肺部的凝塊可能會危及生命;同時,感染新冠的孕婦早產的可能性也是正常時的兩倍。
問:如果孕婦媽媽們患上了新冠,小孩也會受到感染嗎?
答:去年和今年年初數據顯示,孕婦將新冠傳染給寶寶的機率,大概在1%至4%間;但最近的數據表明,這個百分比可能太低了,德爾塔變種病毒更具傳染性,當前的疫情爆發潮也讓母嬰之間傳播的風險比以往要高得多。
問:孕婦患上新冠將如何影響嬰兒?
答:兒童一般情況下被認為死於新冠的可能性較低,但新生兒受到感染的風險較高;嬰兒出現流鼻涕和咳嗽等輕度症狀的風險為40%至50%,出現呼吸困難和喂養不良等中度至重度症狀的幾率為12%至40%。
問:孕婦接種mRNA疫苗後產生的副作用和常人有什麼不同?
答:類似手臂疼痛、頭疼、發燒等疫苗接種副作用和常人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已經出現嚴重噁心、感覺非常不適或非常昏昏欲睡,她們應該等待一兩周直到這些症狀消退,然後才能接種疫苗,因為疫苗可能會加劇他們的噁心和晨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