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訪問新加坡
1978年11月,鄧小平對新加坡進行了為其2天的訪問。
這是鄧小平首次訪問訪問新加坡,而這次訪問活動不僅頗受國際關注,還對中國後來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在國際社會上就像一個「輿論炸彈」,很多國家都被驚到了。
因為當時新加坡和中國的外交關係遠沒有今天這樣好,1978年新加坡和中國都還沒建交,那時候新加坡受英國影響很深,它對於英國,就像今天的英國之於美國。
中國和英國當時則有很明確的矛盾,其中主要體現在香港主權問題上。因此當時鄧小平要訪問跟著英國步子走的新加坡,讓全球很多國家都分外重視這件事。
而新加坡方面不僅拿出了極高的規格來接待鄧小平,且在這次鄧小平訪問後12年,也就是1990年,中國和新加坡就正式建交了。

新加坡對鄧小平訪問的重視
當時新加坡對鄧小平訪問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李光耀親接親送,其二是李光耀允許鄧小平抽菸。
在第一點上,我們需要知道當時兩個人在各自國家的職務問題。

雖然鄧小平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中國的實際領導人,但他的職務卻並不是。
1978年的第11屆三中全會確定了那一代的中共核心領導人是鄧小平,但同時期不管是國務院總理還是黨中央主席,都是華國鋒在擔任(同時期中國無人擔任國家主席職務)。
那時候鄧小平擔任的職務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以及解放軍總參謀長,謂之「三副一長」。所以在法律上,鄧小平在訪問新加坡時並不是中國的「一號人物」。
而李光耀作為新加坡國父兼總理,在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時卻親自去機場接鄧小平,且在其離開時親自去送鄧小平,可謂是擺出了極高的規格。

此外鄧小平的其實還是比較喜歡抽菸的,曾一天抽過10多支。如果是老菸民的話,恐怕就能體會一個一天要抽10多支煙的「老煙槍」突然幾個小時不抽菸,到底會有多痛苦。
李光耀本人雖然曾經抽菸,但卻曾因為抽菸得了「失聲症」,於是他就立志要戒菸,且很討厭別人抽菸。在李光耀的努力下,新加坡從80年代開始就在把不吸菸當成是國民價值觀一樣的東西在宣傳,至1990年時全面禁止了國內的香菸廣告,比中國早了25年。
但是在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並和李光耀在內閣會議室進行會談前,李光耀卻囑咐旁邊人說如果鄧小平要抽菸那就讓他抽,此外新加坡方面還專門拿了個菸灰缸放在鄧小平的位置前面。
不過鄧小平雖然愛抽菸,卻在2~3個小時的會議中硬生生忍住了沒有抽一支煙。

從這些細節我們就不難看出,新加坡方面對這次訪問的重視程度,而鄧小平也是非常尊重「主人家」,完全做到了入鄉隨俗。
因此本次鄧小平的訪問,被視為是新加坡和中國外交關係轉好,新加坡開始脫離英國影響的徵兆。

李光耀的肯定和難題
據悉,在兩人的會談中,李光耀還問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他問鄧小平,如果他出生在新加坡會怎樣?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鄧小平還沒來得及回答,李光耀就自問自答了。他認為如果鄧小平真的出生在新加坡,肯定會是新加坡的領導人。但自己若是出生在中國,「走到一半」就算不錯了。
從這番話中不難看出,李光耀是在肯定鄧小平的能力和地位,甚至他的肯定是通過貶低自己來實現的,這在國際外交當中,可以說是等級極高的評價。
不過在之後的訪問活動中,李光耀卻給鄧小平拋出了一個難題。
在會議室交談後,李光耀帶著鄧小平參觀了新加坡。在鄧小平參加革命之前,他曾在前往法國留學的路上路過新加坡,按他的描述,當時的新加坡非常的髒亂差。
而在訪問期間,鄧小平對比著新加坡和自己記憶中的變化,對李光耀非常肯定,稱其已經將新加坡打造成了一個花園城市。

李光耀非常謙虛,說新加坡只是一個小國家,他們取得的成績很小。但在謙虛的同時李光耀又拋出了一個難題,他說我們(指鄧小平和李光耀)是失去了土地的南華農民的孩子,而且中國有更多的人才,將來能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新加坡比不上中國的。
這番話看似是恭維,其實是其對鄧小平提出的一個極大考驗。

言外之意就是,新加坡這麼個小國家都能建設得這麼好,中國做不到可就說不過去了。當時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之前,國內經濟不僅貧弱。而且從新中國誕生到1978年這幾十年經濟、體制發展中積累下的矛盾,還讓中國當時有經濟危機的危險。
因此在李光耀說這番話後,鄧小平沒有直接接話。
後來鄧小平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問題時,多次提出要借鑑新加坡的經驗,很明顯他是認為新加坡的發展對中國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1980年,李光耀帶著妻女訪問中國,再次見到了鄧小平。在這次訪問中,李光耀和鄧小平為中國和新加坡的關係定下了論調。
鄧小平表示很多國家認為東亞的威脅來自於中國,對於這個偏見和認知不改過來,將來大家根本就沒法坦誠的合作。李光耀也表示,中國的成功對整個亞洲都有好處,這意味著亞洲各國多出了一個優秀的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