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和美國研究機構Portulans Institute近日聯合發布了《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稱GTCI)。

該榜單針對六個主要評估指標,即國內環境、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保留、技術與職業技能,以及全球知識技能,對133個國家進行評估,來衡量各國的人才競爭力。
憑著良好監管、卓越正規教育及蓬勃就業市場,新加坡憑藉排名全球第一的全球知識技能,排位第二的人才吸引和培養,在整個榜單國家全球排名中名列第二,緊跟瑞士之後。

新加坡人才競爭力 搜索
新加坡是東南亞高度發達的經濟體,扼住馬六甲咽喉要道,世界四方的人們、文化這裡碰撞、交流、融合,儼然一隻視野寬廣的萬花筒。
相繼公布的榜單也證明,新加坡在國家競爭力以及人才競爭力方面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在眾多優勢中,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質量」是最受關注的(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迎合經濟體競爭力的需求方面名列前茅)。
新加坡教育的一大務實理念:教育必須與經濟發展密切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特別是中小學教育,它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環。
01 雙語教學制度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及必修科目,除此之外,學生必須選修其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很多新加坡的孩子可以中英文無縫切換。
新加坡的很多學校同時配備了英語老師和華語老師,並要求說英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說英語。
而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到新加坡留學本身就就有著華語優勢,在新加坡的雙語教學下,我們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國內的雙語教育前進的腳步卻一直都較為緩慢,死記硬背式的學習,孩子學的痛苦,並且效果甚低。
雖然出現眾多打著「雙語學校」 「雙語實驗學校 」以及 「國際雙語學校 」旗號的民辦學校,但規範性較差,質量也參差不齊。如此一來,新加坡成了家長們的不二之選。

02政策保證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科學合理又比較寬鬆的人才准入政策,為各類人才進入新加坡工作提供了便利。
他們把外來人員按文化層次及工作經驗進行嚴格分類,在政策上向層次高的人才傾斜。
一般工人,在新工作時限為兩年,期滿後必須離境。受過大專教育的人,只要有單位聘請,可以在新工作較長的時間。
具有新加坡政府承認的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可以長期在新工作,並在工作兩三年之後,即可申請新加坡永久居住權。
03 多種方式引進人才
通過提供獎學金形式與「未來」人才建立工作契約關係。一些政府部門和大企業,都設立了自己的獎學金,資助那些成績優異的中學畢業生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就讀,學成後回到提供獎學金的單位工作。
新加坡政府部門和企業深入高等院校,在三、四年級的學生中物色自己需要的人選,讓這些學生到本單位實習。
甚至任命臨時職務,讓他們看到在本單位的發展機會,等畢業時自覺自願地過來工作。

04 完善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教育集東、西方文化所長,實行精英教育和全民教育相結合制度。
新加坡政府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愛好,充分挖掘潛能,因材施教。從小學到大學,層層分流,不斷篩選拔尖人才。
此外,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精英人才的培養教育,從學生上大學之前就開始實施精英人才培養計劃,送他們到世界名牌大學深造,鍥而不捨地培育國家棟樑之材。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通過分流教育,能夠挖掘和發現人的潛能,根據人的潛在能力培養人才。
在培養過程中又進一步發掘人的可塑性並儘可能往更高層次培養,形成了一種人盡其才的教育制度。
05豐厚的薪金待遇
藉助於雄厚的經濟實力,新加坡在經濟刺激方面採取的最直接策略,便是提供豐厚的薪金待遇。
新加坡人力部規定,在本地申請就業准證的外國人,其月工資不得低於2500新元。
至於受僱於跨國公司的高級企業管理人員,年薪超過百萬的更是比比皆是。
06 完善嚴格的法律體系
新加坡的法律體系非常完善,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有一整套全球典範級嚴謹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包括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期貨交易法、基金管理法、外匯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AS)發出的信函及其他相關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