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7歲才讀中一?父親道出少女背後原因 感謝華助會幫忙

李鏡波和李慧熒兩父女在華助會的協助下,受到多方援助解決困難。(圖:蔡慶順)
17歲本該是煩惱到哪裡升學的年紀,但少女李慧熒卻因種種家庭因素,在六年前才得以辦入學,如今就讀中一的她,並不屈服於命運,積極珍惜求學機會,現在她最想做的事是申請護照跟父親一起出國旅遊。
李慧熒會對《8視界新聞網》說,她只知道小時候自己沒有出生證,無法辦理入學手續,但不知道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她在讀五年級時曾問過父親,為什麼自己小時候無法像其他小孩那樣去上學。
慧熒的母親已在2017年因罹患肝癌過世,之後與67歲的父親李鏡波相依為命。但李先生患有三高,七年前因為心臟有三條血管阻塞,曾一天兩次進手術室完成心臟繞道手術,也因身體原因,李鏡波無法工作。目前父女倆是靠福利部的支助維持生活。
同時在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醫藥社工幫忙下,李鏡波父女過後也獲得華社自助理事會提供的援助。
因種種家庭因素 少女出生時沒有出生證
李鏡波受訪時解釋,孩子因為種種家庭因素,出生時沒有證明,也因此沒有報生紙,也就無法辦理入學。
他說,直到華助會介入和協助下,女兒在2017年6月才拿到她的出生證。
慧熒拿到出生證時已12歲,那時才正式入學讀二年級,因為沒有讀過幼稚園,對英文ABC一竅不通,無法適應,幸好入學前獲得華助會義工幫忙,在學習上給予指導和教導。
「女兒入學前看來有點自閉」
李鏡波說,慧熒在上學之前,完全沒接觸過其他小朋友,在外人看來有點自閉,如今上了學,做事待人比較開朗,也肯和同學相處。
「她現在樂於學習和幫助同學,學校老師讓她參與同儕支助小組,讓她有機會幫其他小朋友解決問題,她的性格也隨之開朗起來,也願意主動爭取和積極發問。」
李鏡波覺得女兒無論在學業或性格方面都改變了許多,變得比較活潑,肯發問。

慧熒去年參加華助會功課督導小組畢業典禮,從衛生部長王乙康手中拿到證書。(圖:華助會)
李慧熒:得知能上學心情複雜
李慧熒受訪時告訴記者,12歲那年得知能夠上學,心情非常複雜,開心又興奮,也很害怕,開心是終於可以去上學,害怕是需要面對新的環境和人。
不過,她說,剛進入小學頭幾個月很難適應,需要早早被叫起去上學,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得面對新同學、老師和功課。幸好,周圍的人都在儘量幫助她,雖然辛苦,但值得。
她說,沒上學前她的個性比較安靜,不喜歡接觸陌生人,遇到不認識的人,一句話都不會說。
談到與其他年齡比較小同學相處問題,李慧熒不覺得年齡差是一個問題。她說,同學們都主動與她說話,交朋友,而她只要把對方當著與自己爸爸媽媽說話,就沒有那種隔閡。
除了努力求學外,慧熒也很喜歡音樂,她在學校的課外輔助活動是學習低音號(Euphonium)。
現在,慧熒最想要做到事是申請護照跟父親一起出國旅行,其次是希望抽出時間學習其他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並且上一些興趣班學烹飪。

李鏡波非常感謝華助會的協助。(圖:蔡慶順)
華助會助解決經濟、孩子教育和住宿問題
華社自助理事會是在2016年接手李家的個案,協助李家解決經濟、孩子教育和住宿問題。
華助會家庭支援與發展部高級處長張曉君說,針對慧熒沒有出生證的情況,該部當年協助聯繫社會及家庭發展部,並與其他政府機構接觸,在各方積極協助下,約半年左右終於幫慧熒拿到出生證。


華助會義工陪伴慧熒進行活動。(圖:華助會)
在拿到出生證,但還未知道會被分配到哪所學校之前,華助會特地安排幾個義工,一起幫慧熒做入學前的準備,包括打好英文基礎、認識華文字,以及她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而義工在與她接觸時,儘量不去強調她的年齡,而是跟她說,她跟其他孩子一樣,是要獲得回到學校上課的機會。
小六會考成績放榜時,慧熒成績考得不錯,能升入她所想要的中學,對她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舞,而對義工們來說,則感到莫大的欣慰。
張曉君希望,目前碰到困難的家庭,應儘快尋求援助,因為周圍有很多機構都願意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