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一(10月10日)起,我國全面解除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闊別兩個多月,新加坡昨天(10月11日)通報的冠病確診病例再次破萬,達1萬1732起病例。
過往這樣的數字絕對會挑起部分國人的敏感神經,被解讀為「驚人」。
但隨著本地大多場所已無需強制性戴口罩,本周一(10月10日)起也全面解除了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國人已不再心心念念每日新增病例數據,對出現了什麼新的冠病變異毒株也興趣缺缺。
然而,昨天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的「XBB」奧密克戎新亞型變異毒株(subvariant),卻成功吸引到許多網民的眼球。
衛生部發言人說,病例數激增,大部分患者感染的是XBB毒株。目前本地有55%的確診病例感染的都是,比前一周的22%高出許多,但症狀都比較輕微。
XBB毒株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一些網民拿它的名字來發揮創意,開始搞怪詮釋毒株取名「XBB」到底代表什麼?

本地確診病例超過萬起,但人們似乎更關注新毒株的命名。(海峽時報)
「小寶貝」「小寶寶」各種暱稱浮現
實際上,XBB變異毒株是由其他兩個毒株重組結合而成,也就是說,XBB其實並不是什麼冗長醫學名稱的縮寫。
然而,網上各大留言區一夜間卻冒出了一堆以「XBB」為靈感的暱稱,而且一個比一個逗趣。
這位網民說,他已沒在持續關注各個變異毒株如何命名。
「看到這個XBB,它意味著什麼?小寶寶嗎?」

(編按:小寶寶的漢語拼音為xiao bao bao,縮寫正是XBB)。
也有網民問丟出一系列「全稱」:小寶貝、小寶寶、小北鼻;還有人說只知道「小妹妹」(XMM)和「小弟弟」(XDD),XBB還是首次聽聞。

還有網民打趣說,幸好不叫「XLB」(Xiao Long Bao,小籠包),否則會讓她想吃幾個。

負責幫這個新毒株的取名的科學家大概沒想到,XBB能讓新加坡人如此有共鳴,突發奇想為它列舉出那麼多名字的可能性,無意中增添了一份「親切感」。
這或許也反映出一些國人早已與冠病共存,對於新毒株的出現抱持「兵來將擋」的態度,才能以如此輕鬆及好玩的角度去看待它。
但這些網民的想像力,還是不及那些為猴痘病毒取名的公眾。
專家:XBB或最具免疫逃逸性

孟加拉上周的每日平均病例約為500起。(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言歸正傳,XBB意外獲得關注,一些民眾可能還是會好奇:
這個新毒株的「威力」有多強?
綜合媒體報道,除了新加坡,其他國家及地區如孟加拉、以色列、尼泊爾、德國及丹麥等,也開始出現以XBB毒株為主的冠病病例。
以孟加拉為例,當地上周的每日平均病例約為500起,相比之下9月份的日均病例約為300起。 此外,香港本周一也通報XBB.1亞型變異毒株,它是由BA.2.10及BA.2.75兩種毒株結合而成。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恆博士接受當地廣播節目採訪時,引用北京大學的研究指出,XBB是迄今所有冠病變異毒株中,擁有最強逃逸疫苗有效性的能力。

香港本周通報感染XBB.1變異毒株的冠病病例,據報道是輸入型病例。(路透社)
蕭傑恆也指出,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病患,會出現相同的臨床反應,但引發嚴重症狀的機率很低,除非又有一個全新的冠病毒株出現。
他還說,對於預防嚴重症狀,接種冠病疫苗還是有效的。
斯克里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所長埃里克·托波爾(Eric Topol)近日也在推特發文,指XBB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冠病變異毒株。

托波爾說,以新加坡的情況來看,XBB的感染力超過另一毒株BA.2.3.20。
紐約理工學院校園研究助理院長兼副教授Raj Rajnarayanan接受《財富》訪問時則說,有鑒於XBB由其他變異毒株突變而成,這個新的變異毒株「可能是迄今最具免疫逃逸性」的。
XBB變異毒株或將帶來新一波疫情,但我國衛生部已做好萬全準備。

衛生部長王乙康(中)及貿工部長顏金勇(右)接種冠病二價疫苗。(海峽時報)
國人原本可從10月17日開始接種莫德納/Spikevax的冠病二價(bivalent)疫苗,但衛生部已宣布將提早三天(10月14日)開始推出。
衛生部說,基於奧密克戎XBB亞型變異毒株引發的病例增多,提早推行二價疫苗接種有其好處。
「有別於過往疫苗只針對原本的冠病病毒,更新版的冠病疫苗也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因此,對於較新的冠病毒株,它能帶來更好的保護力,並已被證明安全及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