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部長解釋收緊政策的原因!為日增5000做準備,一周內10萬人隔離

2021年09月26日   •   5萬次閱讀

這話是不是聽著像當初英國的群體免疫?

看著是這個意思,不過當初英國提出來的時候他的國民都沒有疫苗。

現在新加坡有了疫苗,那麼這會提出群體免疫靠不靠譜?

從部長的意思來看,一下子全部感染,不行,醫療系統兜不住。

但是趨穩以後, 到達平衡點,感染人數每天差不多就那個量,抗體數量達到了,那就不怕新冠了。

【原文:"But you don't want it to happen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ith a high peak that makes our system overburdened and unable to cope."】

2)新加坡醫療系統目前可應付3000個新冠病例,供給新冠患者床位增加到1600個

只能說,新加坡的醫療系統是真的緊張。

現在為了解決醫療系統負荷問題,全島增設多個社區護理機構設施。

此外還有以下措施: 增加「居家康復夥伴」人手;

將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診所從目前500個增加到1000個左右;

現有的20條熱線服務擴大,增加回復在家康復計劃的功能; 出動新加坡武裝部隊,支援衛生部工作; 招募公共服務部門義工,協助病例管理工作小組,內容包括接聽熱線,接送患者,分析數據等;

人民協會志願者為受影響的家庭提供援助 基本上,上述就是為何前天收緊措施以及對於新加坡接下來的防疫方向的相關重點。

來源:thestar

這次的措施持續到10月24日,也就是約一個月的時間。

但是未必會到10月底都一成不變。

當局的風格大概現在也差不多清楚了,隨機應變型,在兩周以後,抗疫小組會重新檢討現在發布的措施及成效。

到時可能才決定是繼續現在的收緊,還是又放寬。

網友反應激烈 下個月可以自己查看多病例地點

新加坡反覆來去變措施。

高興的有,擔心的有,不爽的也有,態度分化得十分厲害。

態度一:希望措施收緊的

「終於!希望這次能把病例降下來。」

態度二:對於措施變來變去表示心累的

「你沒累,我累了!請停止關開關開,你以為這是在測電線到底能不能用嗎?」

「這開關開關開關是要一直繼續要永遠嗎。這不是疫情的解決辦法。就直接帶著口罩跟疫苗跟它共存。至於那些沒有或者不能打疫苗的,就然他們體面地去吧。根本就沒有完美解決辦法,真的不用這麼怕輸,怕輸,怕輸。」

「要麼就一直開放吧,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永遠封鎖,現在多數人都已經打完疫苗,而且也有疫苗保障,重症幾率都小了,結果你往回縮了。」

「竟然馬來西亞都有自信要開放了,我們反倒關了。」

「所以現在這個階段應該叫做什麼?PCB?準備迎接阻斷期?」

態度三:開始反思措施問題出在哪

「真的,我覺得吃飯不是問題。但巴士轉換站跟地鐵才是問題,車廂內跟商場要比飯館來得更容易散毒吧。」

「所以算過這筆帳了嗎,醫療衛生系統負荷VS經濟壓力、民生生計以及已經花出去的千億補貼?現在的措施都是暫時的,一旦措施放鬆,病例就還是會重新激增,然後到時你就又該開始玩搶椅子了。」

「所以,新加坡到底哪裡做錯了才導致了如今的大反撲?就我個人觀點(也有可能是不對的),我們只是把焦點放在了施打疫苗上,但沒有注意到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也得上心,應該頻繁檢測。一旦措施重開,那麼無症狀感染者難道就不會重新開始散毒嗎?」

「只關注一線工作者,那做生意的呢?現在做買賣的簡直壓力山大,顧客都在猶豫是不是坐下來吃飯。」

「為什麼他們在決定跟病毒共存以前就沒有考慮過醫療系統的問題呢?沒有預料到有這麼多的病例?」

態度三:別再指責別人,我們自己也該反思了

「別再指責他們了,難道我們當中有些人就沒錯嗎?一開放就到處是人,人擠人,我們就只是一個人多的小島,如果我們過快解封,那疫情反撲就是一輪接一輪,我們自己得先改變,至少不要造成那麼大量聚集吧。我倒是希望能再收緊一點,因為我們多數人都是缺乏自覺的,這就是為什麼社區病例會激增到如此地步的原因。」

「還是讓我們近一點社會責任,除非必要再離家吧。」

綜上來看。

不想跟病毒共存的人,樂於看到看到措施收緊,畢竟不感染總比感染好。

而已經給自己心理建設好要跟病毒共存的人,就感覺這次措施收得讓人懷疑人生。

有人覺得這就是新冠,一如既往專治不服。

也有的人覺得措施變化是正常的,隨機應變而已,可能這就是新加坡式防疫。

或者覺得敢於應變,雖然會被吐槽,但也不失為一種魄力。

在大家共同經歷新冠這近兩年時間裡,措施頻繁變化,但似乎從這一次開始,有更多人意識到:

我們自己也應該反思。

再用之前那個船隊來作比喻。

新冠這片海上,當局把著船隊龍頭,他們要決定大方向,並且也已表示會保命保生計。

而我們就是跟在龍頭後邊的一隻只小船。

新冠疫情時不時興風作浪,難以預料,新加坡這個船隊資源有限,又被國際島嶼這個立足之本所限制。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5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576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5643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5643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617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4104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104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3762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