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社群注重禮儀,缺乏禮儀者會被批評為「biadah」(野蠻),一個人的禮儀反映了此人的家教和老師的教誨,因此禮儀不端不但損及個人,也會辱沒父母、親戚和老師。這裡列舉一些馬來族較重視的一些社交禮儀。
1 如何問安?
回教徒見面一定會互道 salam。簡短的阿拉伯文問候語是「Assalamu 『alaikum』,就是祈禱阿拉賜於平安,而另一方一般會簡短回答『Wa』 alaikumussalam」,祈禱阿拉也賜問候者平安。
非回教徒也可以用這一問候語。上門造訪回教徒時,如果連說三次 salam 都無人應門,就應該是沒人在家了。
2 異性不可握手?
問候一般伴隨著握手,單用右手或雙手均可,握手後手掌觸碰自己胸口以示真心誠意。回教徒一般只和同性握手,女性不與異性握手,除非對方是親屬關係,如兒子、父親、兄弟、丈夫,或是宗教師或身份尊貴的人。
握手的禮儀也講究長幼有序,例如年紀較輕者或後輩須主動問候。在問候年長者或身份輩分高者,或宗教師時,須低頭親吻對方的手後,才將右手掌觸碰自己胸口。
走過長輩面前時,也應低頭彎腰,右手下垂,左手放在背上,以示尊敬。
3 脫鞋才能入屋?
不可穿鞋進入馬來家庭,因為回教徒每天都會在家祈禱,必須儘量保持家裡乾淨,而且許多馬來家庭也喜歡在家鋪設地毯。
4 祈禱要看方向
回教徒一天祈禱五次,祈禱時的衣服要乾淨,祈禱時要朝天房方向。天房是一座位於聖城麥加的立方體聖地。以新加坡來說,天房方向是西北方。
當有人在祈禱時,別人不能走過他的面前,所以一般上回教徒選擇面向牆壁,以免有人從前面走過。

5 坐有坐姿
如果需要席地而坐,男性應該盤腿而坐,而不是將腿往前伸展。女性兩腿內屈側坐,最好兩腿向右邊內屈,藏在裙下,腳掌不可向著他人。通常在聚會上,男女分席而坐。
6 送禮不可不知
回教徒不能吃豬肉,不可以吃任何會導致腦神經麻醉的食物或飲料,所以送禮給回教徒時,要避開酒精和含有豬肉的食物。
送禮和接受禮物時,須用右手或雙手。禮貌上應該等慶典結束後才拆禮物。
7 手指怎麼指?
不可食指向外,指指點點,應該四指握拳,拇指置於拳上,指出方向或物件。打呵欠時,要用右手捂住嘴巴。
8 是左是右,有規矩
凡事從右開始。比如右腳入門,左腳出門;右手吃飯;穿衣褲從右開始穿等等。時時穿著得體,尤其到清真寺不可露頭髮、手和腿。
9 吃與不吃,有講究
回教徒只吃有清真認證 (halal) 的食品。如果攤位上只註明 No pork,no lard,回教徒還是不能吃的,雞、羊、牛都須以 halal 方式宰牲才行。回教徒也不能喝酒,通常會避開與飲酒之人同座。
回教徒用餐前需把手洗乾淨,用餐時用右手抓飯和菜肴,但只用右手指尖,而不是整隻手都沾染食物。
馬來族很好客,我們受邀聚餐時應禮貌的先拿面前的菜肴,再拿較遠的。如果覺得不能再進食了,可以禮貌的謝絕。
受邀出席馬來婚禮時,吃完後即可離桌,讓出座位給後來的賓客。在沒有設定賓客座位的情況下,這會是讓主家感激的做法。

10 時時保持潔凈
上完廁所需要用清水凈下,就是清洗排泄器官。做禮拜前需洗小凈和凈下。洗小凈主要是指用水清洗臉、手、頭和腳。手要洗到兩肘處,腳要洗到腳踝關節處。
11 特別的話,給特別的事
辦任何事之前會說「InshaAllah」,就是托靠阿拉。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事情成功,要說「Alhumdulilah」,就是感謝阿拉的恩典。如果事情搞砸了,比如打破玻璃杯等,要說「Astaghfirulah」,求主原諒。
開齋節是齋月的結束,對回教徒的重要性相當於華人的農曆新年。回教徒在開齋節見面時,會說「Maaf zahir dan batin」,互相請求對方原諒和寬恕。
(資料來源:「Gateway To Malay Culture」、新加坡回迴文化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