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網暴陰影 女子修讀心理學盼散播正能量

本地女子挺過網暴陰影,如今修讀心理學盼散播正能量。 (圖:受訪者提供)
當她在中學時期開始接觸社交平台時,不少網民都會留言稱讚她,這些鼓勵的話語為她排解了生活上的壓力。
但是,平台上後來開始出現針對她的仇恨評論,對她的心理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我和我朋友每次在食堂看到你,都會講你的壞話。」這樣一句留言,讓當時的法莉莎(Soyeda Farisha D/O Soyed Foysal Ahamed)漸漸心生焦慮,甚至失去上學的動力。
如今的她已能平心靜氣看待這段被網絡霸凌的經歷,並在修讀心理學兼市場學雙學位,希望將來能對一些經歷困難時期的兒童起到正面的影響。
現在24歲的法莉莎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大約在十年前開始接觸當時流行的社交平台ask.fm。
剛開始時,她收到不少正面的匿名留言,比如「你很漂亮」「喜歡看你跳舞」等,而她也養成習慣,每天放學都會查看留言,排解學習生活的壓力。
可後來,平台上開始出現一些仇恨評論,對她的心理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法莉莎說:「我哭了,我在想,是不是我活該收到這樣的評論。這些留言並沒有說明我做了什麼事情激怒他們,這就像是他們無緣無故地討厭我。」

網絡霸凌示意圖。(圖:iStock)
對校園生活不再有熱忱
熱愛表演的法莉莎經常參加舞蹈比賽和學校演出,不過在遭遇網絡霸凌後,她漸漸失去了這種熱忱,也嚴重打擊她的自尊心,讓她質疑自己的能力和潛力。
「我想,如果我站上舞台,我就會越發暴露在仇恨評論之下。這導致我最終錯過了很多演出。」
網民的留言也讓她感覺自己被人默默注視,以至於她每次走進食堂,她都會變得非常焦慮。自此,她在精神上經常感到疲憊不堪,也無法應對日常在學校的焦慮,進而影響她的出勤率。
中三那年,她一周就有三天會缺課,這種傾向逐漸增加,進而使她的成績也大受影響。
對人失去信任
儘管如此,法莉莎也不敢和朋友或身邊的人分享。身為家中長女的她說,自己不想讓父母擔心、失望,也無法完全信任朋友們。
「由於匿名的仇恨評論,我無法完全信任許多朋友。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其中一個評論者似乎知道我的很多事情,這讓我意識到對方有可能是我身邊的人。」
慶幸的是,她並沒有完全自我封閉,也會嘗試和朋友做些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班主任也在察覺她的轉變後,安排她接受學校輔導員的輔導。

如今,法莉莎在修讀心理學兼市場學雙學位,希望日後能學以致用。(圖:受訪者提供)
若從事心理學工作 盼幫助孩童
如今,法莉莎不僅走出了這段陰影,也在本地私立教育機構楷博(Kaplan Singapore)修讀心理學兼市場學雙學位,以更好地了解霸凌者的行為,希望將來能學以致用。
她說,若是將來從事心理學方面的工作,她更傾向於選擇同孩童有關的工作。
「如果我能夠對那些可能正經歷困難時期的兒童產生正面的影響,我會有一種自我實現的感覺。我相信,若有一個正面的影響者(positive influencer),無論是父母、老師,甚至是我,教育孩子們網絡霸凌的影響和如何(進行)尊重他人的溝通,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霸凌受害者的數量將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