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地老字號粵菜餐館亞洲金閣(Asia Grand)擔任副總經理的周浩鵬。(侯佩瑜拍攝)
作者 侯佩瑜
醫護人員對病人發自內心的關懷,可以讓飽受病痛折磨的病患得到慰籍,讓他們更積極面對病魔,甚至點燃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
上周五(2月3日),有網民在竹腳婦幼醫院拍下了動人的一幕,大讚醫護人員為了救回一命所作出的努力。
提供視頻的網民透露,自己當時正要離開醫院,聽見醫院廣播說院外有一名婦女需要醫療援助,接著該醫院40多名醫護人員立即各拿著醫療器材從四面八方飛奔趕去。
前天(2月7日)也有患膽發炎的讀者投函到《聯合早報》表揚黃廷方綜合醫院團隊以病患為重,感謝他們的悉心照顧。

刊登在2023年2月7日《聯合早報》言論版。
無獨有偶,本周四(2月9日)即將要開腦切除兩顆腫瘤的讀者周浩鵬(64歲)也想趁自己頭腦還清醒依然能清晰表達時,通過紅螞蟻感謝陳篤生醫院的醫護人員這一路對他的細心照料。
周浩鵬是本地老字號粵菜餐館亞洲金閣(Asia Grand)老闆周景鵬的弟弟,他在該餐館擔任副總經理。

周浩鵬(左一)和大哥周景鵬(左四)及員工們在亞洲金閣舊址橋北路奧迪安大廈(Odeon Towers)留影。由於業主的重建計劃,餐館在2022年2月已經搬離經營14年的店面,直至同年9月才在費爾蒙酒店(Hotel Fairmont)恢復營業。(周浩鵬提供)
出生於香港的周浩鵬,1982年移民本地從事餐飲業,育有一男一女,他和紅螞蟻交談時都使用廣東話。
周浩鵬今年除夕(1月21日)在餐館忙完團圓飯的訂單後,初一凌晨睡覺時雙腳麻痹抽筋,接著就暈倒了。緊急送院後查出腦出血,後來發現腦內有兩個腫瘤,一個近兩厘米大,另一個直徑一厘米多。
醫生已安排為他做切除腫瘤手術。由於腫瘤很有可能是惡性的,而且又壓著大腦神經線,手術後他有五成的機會半身不遂、無法再開口說話。
周浩鵬說,整個農曆新年他都在醫院裡度過。自己最低迷無助時,得到醫護人員的貼心照料和關懷,也親眼看到他們非常敬業,對病人有求必應。
他擔心自己不會再有機會親自和他們道謝。他的其中一個心愿就是:在自己最清醒時親自答謝、表揚和鼓勵這些醫護人員。
他說,新港的民眾都愛批評,不怎麼懂得表揚,但服務行業的員工真的需要打氣。
住在C級病房的他坦言,原本以為住入公共醫院,而且是等級較低的六人病房,設備會比較簡單,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也會比較少。
他說: 「無論在新加坡,還是香港,很多人都愛批評公共醫療體系,但是我看到的確切情況不一樣。我們都誤會了。」
他向紅螞蟻逐一分享每名護士如何盡心盡責地照料病人。

當過德士司機,也從事餐飲業,周浩鵬深知服務行業的員工需要被肯定和被記得。將心比心,他從住院的第一天就開始用筆記下照顧過他的護士和醫生的名字。起初只是為了方便稱呼他們,後來就開始記下他們所做的窩心事件,記下的名字也越來越多,於是產生了想要表揚他們的想法。(侯佩瑜拍攝)
周浩鵬說,他右腳行動不便,上廁所大小便、洗澡及刷牙等任何移動,都需要護士從旁攙扶,然後在廁所外耐心地等候著。他一呼叫,護士就會立馬過來,體貼程度,讓他都有點不好意思。
他也舉例子說,病房附近有一位男病人三不五時就會發出此起彼伏的叫聲,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護士會逐一到病床詢問大家是否需要耳塞。
上周,隔壁床的馬來男病患生日。兩三名醫生約在一起圍著他的病床,輕聲地為他唱生日歌。周浩鵬說,可以看得出那位馬來男子很感動,也很喜悅。
病房裡有來自新加坡、菲律賓、緬甸、印度、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等地的護士。他們都很有愛心,也會和他聊心事,打招呼。一些更滿臉笑容,和他幽默地開玩笑,讓他住院期間不那麼悲觀。
善於洞察人心的他說,看得出他們對工作具有熱誠,態度非常誠懇,是由衷地在關心病人,不是為了完成職責所需。
周浩鵬說,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開心和歡笑是非常好的藥,能減輕病人的壓力。這些護士就像半個醫生一樣,給了大家一劑良藥。」
然而,最打動他的是一位素未謀面的骨科醫生。
周浩鵬說,去年11月末,他的膝蓋開始出現疼痛,原定於今年3月需進行膝蓋置換手術,但1月時他的膝蓋痛得連走路都很困難,需要撐拐杖才能到餐館裡繼續工作。於是他打電話嘗試把手術提前。

周浩鵬說,這些工具一度成為了他的好朋友,伴他同行。(周浩鵬提供)
兩天後,周浩鵬收到陳篤生醫院打來的電話,說有機會可以把手術提前到1月16日。 他眼眶泛淚地說:
「當下我真的哭了出來,覺得自己終於有救了,不用再受膝蓋之痛。」
不料,當天為他操刀的骨科醫生親自打電話向他道歉說,因為1月16日病人太多,最多只能提前到3月6日。
失望之餘,這件事後來就翻篇了。
沒想到,他在住院等待做開腦手術時,骨科醫生竟然親自到病房看望他。
在周浩鵬的詢問下,才知道這位骨科醫生有個習慣,就是在做手術的一個月前,他會查看病人的名單。他發現周浩鵬住院留醫,就特地到病房探望他。
周浩鵬說,當天他剛獲知手術風險後,心情非常低落。骨科醫生不僅安慰他,離開時還告訴他: 「希望可以為你做膝蓋置換手術。」
這句話一下讓他覺得更有信心打贏這場硬戰。
隔天他希望能親自感謝這位骨科醫生,並好好認識他,於是打電話到醫院總機尋找這名醫生。
接聽員後來回電說,已轉該名告骨科醫生了,對方說可能明天會來探望他。
讓他喜出望外的是,這位骨科醫生言出必行,真的在百忙之中抽空來探望他,鼓勵他,安慰他。
「不輕易對人允諾,允諾後必須努力實踐。他做到了。」
他笑說:
「我現在是腦有問題而住院,又不是骨有問題,但他還是願意花這個時間來鼓勵我,真的讓我很感動。」
他說:
「諷刺的是,同時也感恩,如果不是因為這個病的緣故住院,我不會有機會了解醫院的運作、前線醫護人員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