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到車行看車、買車。(聯合早報)
作者 侯佩瑜
過去幾個月,各車類的擁車證(COE)成交價相繼刷新歷史紀錄,已經不是普通市民能承擔得起的價格。
不少買家擔心下來三個月的擁車證配額可能會縮減,都急忙進場買車換車,又進一步推高擁車證成價。
在最新一輪擁車證公開投標活動(7月20日)中:
中小型汽車(A組)擁車證成價報7萬8899新元。(2014年4月以來成價最高的一次)
大型及豪華車組(B組)成價報11萬零3新元。(創1994年12月以來成價的最高紀錄)
公開組(E組)成價則報11萬4001新元。(和B組一樣,創下28年來的新高)
投標活動結束兩天後(7月22日),陸交局宣布為了減少每一季度擁車證供應的波動,將從8月起,調整擁車證配額的計算方式。
當局預計這將有助於把下來三個月的擁車證配額減少幅度從21.4%,降低到11.5%,屆時擁車證成價的攀升也將有所減緩。
1、新的擁車證配額計算法會如何影響成價?

(聯合早報)
從8月起,每個季度的擁車證配額將根據上兩個季度(六個月)報銷車輛的滾動平均數(rolling average)來計算。
目前,每個季度可供投標的擁車證配額,主要是根據上一個季度的報銷車輛來計算。
也就是說,在新的計算法下,每一季的配額基本上是之前六個月「殺車」總量的一半。
例如,8月到10月的配額將是今年1月至6月總報銷車輛的一半,而11月至明年1月的配額將是今年4月至9月總報銷車輛的一半。以此類推。
二手車市場交易平台Carro的創始人陳暐程告訴媒體,新計算法將有助於降低擁車證成價的波動。
陳暐程解釋說,根據調整後的方法,8月到10月的配額將從舊算法的9394個增至1萬零581個。(多了1187個)。
配額的增加,即意味著短期內在新算法下的擁車證成價也會低於舊的算法。
不過,他表示,由於5月至7月的配額已經達到1萬1951個,而E組成價仍然繼續飆升至11萬4001新元,因此相信擁車證價格仍會上漲,只是漲幅會相對較小。
長遠來看,新算法也意味著擁車證成價的峰值不會像當前算法下那樣高。然而同樣的,最低價也不會那麼低。這些因素共同減少了擁車證價格的波動。
新加坡管理大學戰略管理學助理教授范平正也補充說,當局此舉應該會緩和短期波動,或許也能避免投機做法可能所導致的小而偶然的波動出現。
受訪車商則認為,新的計算方式將緩和每個季度的配額波動,但供需依舊失衡。
2、我想買輛新車。新調整對我有什麼影響?

(聯合早報)
新加坡居民2021年的月薪中位數為4680新元。
陳暐程指出,購買一輛新車可能會「在經濟上造成損害」,並會「極大地消耗一個普通家庭的預算」。他建議有意者考慮購買二手汽車。
ACM汽車公司董事總經理Arthur Wong則表示,當新車價格上漲時,二手車的價格自然也跟著上漲。但二手車仍然比新車便宜。
「這種情況是非常明顯的,目前在我的經銷商里,隨著汽車價格上漲,新車銷售量也緩慢了。」
「至於二手車,儘管我們確實有好些詢問,但大家都不像一兩年前那樣隨意購買了,因為二手車的價格也相對較高了。」
他也觀察到,更少人選擇賣車,因為大家更抗拒換車,想把車留久一些。
但對於那些想要完全放棄汽車的人,他認為,現在是出售汽車的好時機。
他解釋說,汽車本來就是一種貶值資產,現在轉售,還有空間賺取更多利潤或者止損。
「但對於那些想換車的人來說,現在的確會有點進退兩難。因為你賣得高,就得買得高。因此有些人決定暫緩換車,先靜觀其變。」
3、陸交局為何要調整擁車證配額計算法?

(聯合早報)
范平正認為,引入新的計算法表明,陸交局明白擁車證價格正在發生變化,力求確保價格能真正反映潛在需求。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比如幾輪公開投標活動後,擁車證的價格穩定了,就沒有必要對當前的系統和政策進行重大的調整。
陳暐程指出,隨著私召車和外賣配送服務的增加,擁車證也逐漸成為運營成本的要素,擁車證價格上漲會推高通脹壓力。因此,新的計算法或許是降低通脹的針對性工具。
今年6月,整體通脹率(包括私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用)與5月同比上升了1.1個百分點,達到6.7%,是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另外,私人陸路交通的通脹率也從5月的18.5%顯著升至21.9%。
陳暐程也補充說,也有可能是新加坡正在改變其社會契約,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為了讓需要私人交通工具的家庭(例如有小孩和殘疾人士的家庭)能如願以償的社會壓力,也可能是促使當局出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