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野雞們有沒有看到後面快餐店賣雞翅的廣告......(取自《聯合晚報》)
除了大選時投票,新民閣(Sin Ming Court)的居民這次也為了維護附近野雞的「居留權」,投下自己寶貴的一票。結果,表態的一千多名居民中,超過九成的人支持繼續和野雞當好鄰居,保留該區的甘榜特色。
這是首次由居民,而不是政府機構來決定社區里野雞的命運。
相信蟻粉們記得自兩年前,各大媒體就報道過湯申與新民一帶的野雞在住宅區造成噪音,引發部分居民不滿。接到民眾的投訴後,農業食品與獸醫局在2017年曾以人道毀滅來減少野雞的數量。但是,如此撲殺行為也引起爭議。
這次,湯申新民閣居民委員會在接獲有關野雞叫聲擾民的投訴後,先不決定人道毀滅,而是舉行自願投票(這點倒是和大選不一樣),採集居民的意見。據《海峽時報》報道,居民可以選擇請有關當局遷置野雞,或是不採取任何行動。活動於上個月31日結束,吸引了上千名居民參與,以行動表示願意與這群另類鄰居一起生活。

回家路上,母雞和小雞向你問好。(取自《聯合晚報》)
野雞是樂趣,還是干擾?
新民閣居民接受《聯合晚報》記者訪問時,都對這群野雞表現得相當友善。
在這裡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黎亞鳳表示,野雞的存在為自己和家人添加了生活上的小樂趣:
「我1938年出生,從小甘榜家裡就養雞,後來這些場景都不見了。現在和老公和小女兒同住,我們平時聊天也會聊到這些野雞,有時聽見雞叫,還會特地跑去看熱鬧,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小樂趣。」
黎亞鳳也說,每天早晨6點半的雞鳴就是天然的鬧鐘,自己非常喜歡這個感覺,勾起許多童年的甘榜回憶。
一名不願具名的女居民常在區內遛狗,她笑說狗兒和野雞偶爾會追跑,但都相安無事。
「我的狗看到雞會追著它們玩,也沒有要咬它們,但狗狗其實也從沒有成功過,因為雞跑太快根本追不上!」

讓新民閣的居民告訴你,這裡可不會雞犬不寧!(取自《聯合晚報》)
在大牌445座組屋樓下雜貨鋪老闆李先生(56歲)則表示,自己從來都沒聽過有人投訴這些雞,別區居民還特地帶小孩這裡看雞。
既然大家都對野雞如此友好,那為何還有一成的居民覺得它們是「壞鄰居」呢?一位「反對派」的居民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解釋道,家裡的幫傭是淺眠者,每天清晨4點就會被雞叫聲吵醒。所以,雖然自己挺喜歡有野雞走來走去的甘榜風,但如果它們影響到家人,只好投票請它們離開。
沒那麼幸運的野雞 慘遭人道毀滅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野雞第一次在社區里出沒。歷年來,其他的野雞就沒那麼幸運,而是遭遇人道毀滅的下場。
根據《聯合早報》報道,早在兩年前的雞年,當時的農糧與獸醫局在接到居民投訴後,就把在湯申景花園公寓和新民道第452到454座組屋出沒的野雞人道毀滅,引起愛護動物人士的不滿。發言人說,若沒控制野雞數量,可能對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或讓禽流感入侵我國。

(取自《聯合晚報》)
根據《聯合晚報》報道,同年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在國會上也進一步澄清,說撲殺野雞或其他動物,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採取的最後手段。
當時的農糧局發現,新民道一帶的野雞數量在2015年和2017年之間,從大約20隻增加到了50多隻。他指出,野雞同其他禽鳥相比,感染並傳播禽流感病毒給人類的風險較高。
有民眾提議:何不給野雞留一條生路,把它們放生到烏敏島或其他森林區?許寶琨說,如果將野雞放生,可能造成野雞同島上珍貴、且瀕臨絕種的野生紅原雞(Red junglefowl)交配,進而威脅到這個原生物種。
愛屋及烏 愛雞搭舍
除了願意繼續和野雞當鄰居的居民,2017年也早已有一位愛雞男子自搭雞舍收留野雞。

根據《聯合晚報》報道,動物福利組織「為動物發聲」(Voices for Animals)創辦人陳家興在賽馬會公路搭建了一個雞舍,收養野雞,把它們安頓在內。這不只是為了野雞建立新的居住環境,更是確保它們能遠離惡意人士的傷害,或是遭遇交通事故。
有幸入住雞舍的首八隻雞,都是陳家興和同伴親自到新民道一帶捕獲的。

一家大小全都在。(取自陳家興面簿)
雖然野雞的存在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及不便,但這回新民閣的居民選擇和它們保持友好的鄰居關係,甚至是為野雞搭雞舍的陳家興,都體現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寬容和關懷。
紅螞蟻倒希望,以後不要連我們小螞蟻的「居留權」都需要大家的投票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