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9日),慈善組織「救助兒童會」最新公布的2019報告顯示,新加坡再一次成為全世界最適合兒童成長的榜首國家。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提供醫療保障,教育,營養供給和兒童權益保護四個方面,新加坡在176個國家中脫穎而出,打敗斯洛維尼亞(去年與新加坡同登榜首的國家),瑞典,芬蘭等多個人民幸福指標較高的歐洲國家,在滿分1000分中,獲得989分。評分根據兒童死亡率,營養不足,受教育權,童工情況,童婚早孕及兒童兇殺率等八項指標。
「救助兒童會」亞洲地區負責人Hassan Noor Saadi表示:「雖然競爭很激烈,新加坡的學校教育體制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都是排名最高的,教育素質舉世認可,而且新加坡將政府財政預算重點投資在了例如教育和醫療等高質量人民服務項目上。」
新加坡同時也是失學率僅為0.1%,世界最低的一個國家。在小學和中學的初級教育上,新加坡對所有兒童一視同仁,政府投入許多資源儘可能讓所有兒童獲得並完成優質的義務初級教育。新加坡政府對兒童成長問題向來十分重視,財務部長王瑞傑在年初發表2019年財務預算案聲明時指出,政府成立的「提升」工作小組(UPLIFT)與社區夥伴協作在上有階段試行援助計劃,幫助弱勢家庭與孩子,確保沒有孩童被拋在後頭。

(2019 童年終結數據)
在這份排名中,韓國作為擠進前十的另一個亞洲國家與義大利並列第8名。

(中國則於美國齊名並列第36位)
兒童成長環境,不僅是新加坡政府及教育部門的關注重點,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也是大多數新加坡人所關注的課題。所以,新加坡到底為什麼能成為全世界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呢?
1. 新加坡致力於保護兒童權利
新加坡視兒童為國家的未來,而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政府相信更加完善的兒童保護法案能時刻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五月初,負責社會和家庭發展及教育事務的高級議會秘書Muhammad Faishal Ibrahim率領的新加坡代表團,向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委員會介紹了新加坡在保護兒童權利方面的最新進展,新加坡政府改善兒童權利的努力也受到了聯合國委員會的讚揚。
在新加坡,在教室內授課的老師及與未成年人有接觸都員工都會接受嚴格的錄用審核,入職後會定期進行兒童保護政策的培訓。幼兒園裡的男性老師是絕對不允許與孩子有肢體上的接觸,例如給小朋友沖涼換衣服,陪小朋友去廁所等。

在防止虐待和性教育方面,新加坡兒童協會(SCS)更是大力呼籲及強調將這類教育納入學前課程,以確保所有幼兒都能學到必要的保護技能。
2. 雙語環境教育
上世紀60年代,英語被確定為新加坡政府用語,而新加坡超過70%的人口是華人,所以華文也是新加坡四大語言之一。大多數的學校都要求學生進行第二語言或母語的加強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大多數新加坡人從小就具備至少兩種以上的語言能力。對於英語初學者或英語不熟練者來說,這種得天獨厚的雙語環境,營造了最佳過渡區。
3. 社會安全&食品安全
在2018年發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中,新加坡榮登榜首,同年美國蓋洛普「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中,新加坡國家安全指數也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在各項榜單中頻頻榮獲第一,生存環境不僅讓本地家長能安心撫養和確保孩子的茁壯成長,更讓留學生父母倍感踏實,能更放心地送孩子出國接受教育。

4. 尊重孩子的多面性促進全面發展
新加坡很多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內都設有兒童專區,學校及社會公益活動也會定期組織各類兒童興趣探索活動。在新加坡,學校會有各類興趣類社團供學生挑選參加,從運動類,藝術類,高科技類到領導能力培養等多方面幫助實現學生真正的全面發展。

5. 兒童硬體設施
無論是商場還是地鐵或其他公共場所都設有無障礙通道等方便兒童推車的進出。新加坡的各大商場都會有母嬰室,洗手間內有為兒童預備的矮馬桶和矮洗手池。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也能更好地培養自信,認可自我。
7. 多元化國際都市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國際社會,是個由華族,馬來族,印度族,歐亞族等等共同組成的大家園。建國以來,新加坡就非常重視種族宗教和諧並致力於打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多年來的努力讓所有不同種族的本地人及各個國家來的新移民們都能快速融入這個大家庭中並且能有著極高的自我國家認同感。因為這種包容的,多樣的生活環境,新加坡吸引著全球各地的人才,成就了一個現代化程度極高的社會。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讓孩子從小提升國際視野,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完美結合,成為真正的新時代」世界公民「。

基於以上,新加坡果然是當之無愧的最適合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地方。
(文:Jul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