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度假愛往日本澳大利亞跑 連部長們也不例外

2019年12月31日   •   6669次閱讀

猜猜看是誰?(葉安琪製圖)

作者

侯佩瑜

是一年一度的12月學校假期。每年這最後一個月都是新加坡人出國旅遊的高峰期。總理、部長、議員甚至國會議長自然也不例外,都趁著年假帶家人出國。他們也和許多新加坡人一樣,將出遊照片上載到社交媒體上與家人、朋友和居民分享。

紅螞蟻發現,他們當中不乏有「識途老馬」,意外地給國人制定了出國旅遊攻略。

(12月只能呆在辦公室里奮鬥的紅螞蟻醋意滿滿)

家庭溫馨游——馬炎慶 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剛舉家從澳大利亞墨爾本旅遊完回國。

馬炎慶本月23日就開始發麵簿帖文透露自己的「行蹤」。在墨爾本度過聖誕節的他,也錯過了本地難得一見的「日環食」,但巧妙地避開了澳洲當地其他受森林大火影響的地區。

他參觀了墨爾本市區的霍西爾巷(Hosier Lane),這條小巷因遍布塗鴉而聞名。(亮點是馬炎慶非常時尚的穿著)

新加坡沒有塗鴉,議員只好出國一睹塗鴉的風采?

馬炎慶和家人也參觀了雅思迷宮及薰衣草花園 (Ashcombe Maze & Lavender Gardens)。這是澳大利亞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樹籬迷宮。

樹籬迷宮(Hedge Maze)種有1000多棵柏樹,擁有上千米的小徑。樹籬超過三米高、兩米厚,迷宮管理員每年對樹籬進行三次修剪以保持其優美的樹籬造型,才能給人以靈動愉悅的感覺。

當然少不了親子活動:

馬炎慶也到了著名景點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打卡。

十二使徒岩是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海岸沿線、經過前年的海浪和海風的洗禮、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鑿成酷似人面的12塊岩壁。可惜在海浪經年累月的衝擊下,其中4個已經坍塌。研究人員支出,十二使徒岩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

拍照運動之旅——陳川仁

國會議長兼新加坡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陳川仁,這個月剛忙完東運會,就立刻隻身到日本西南部的九州(Kyushu)放鬆。

本月15日,陳川仁在面簿上帖文表示目前在位於高崎縣(Takasaki shi)的高千穗峽(Takashiho gorge)。

高千穗峽,是五瀨川侵蝕阿蘇熔岩急劇冷卻而形成的V字形峽谷,柱狀節理的斷崖連綿不斷,無論何時來到這裡,都可以欣賞到絕美的景色。

陳川仁介紹說,如果要欣賞和拍到一張好照片,一定要划船,才能取到最好的角度。而且,應該要選擇早上去參觀,才有背光效應。

議長還用iPhoneX為大家示範了正確拍照和錯誤的例子。他說:

「點擊高光,之後再為(景象)曝光。否則,明亮的部分會過度曝光。」

有網民指出,要拍到這個美景,需要划船到湖中央,拿著手機站起來拍,難度很高,議長非常勇敢。

非常細心的議長,還為網民貼出了到高崎縣觀光所需的面簿頁面,讓大家參考。

陳川仁這趟也到訪了福岡的藝術博物館陶冶性情,還自創了一張很有藝術感的「玻璃反光自拍照」。

酷愛跑步的陳川仁到了日本也繼續跑,還跑出了「花樣」。

他在福岡10攝氏度的天氣下跑了8.9公里,路線是一個「複雜版」的井字棋,有點像在「編織毛衣」。

他寫道:

「剛開始的時候很冷,但一旦暖和起來,即使穿著運動短褲和T恤也很舒服。但是當我走回起點時又變冷了。」

古剎探秘之旅——徐芳達 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12月也和家人到訪了日本奈良(Nara)。(看來新加坡人對日本和情有獨鍾)

紅螞蟻現在才知道,原來去奈良玩,除了參觀公園喂小鹿之外,還能到東大寺(Todaji Temple)鑽過「大佛的鼻孔」(Buddha’s Nostril)增添好運,還有助於開竅。

東大寺擁有世界最大的青銅佛像,是奈良的必游景點之一。位於大佛右後方的巨大石柱,底下有個方形洞口,據說與大佛的鼻孔一樣大。

徐芳達本月22日在面簿上分享他順利鑽過「大佛的鼻孔」的視頻,並透露:

「當地人說,只要鑽過大佛的鼻孔,就能帶來好運並助人開悟。鑽過洞口對孩子們來說很容易,但對我而言卻充滿挑戰!」

他還自我調侃說:

「我鑽過洞口後的一個體悟是,我需要停止在早餐時享用美味的蓬鬆煎餅。」

視頻中可見,徐芳達因肩膀太寬加大了挑戰難度,他先是側身進入洞口內,將兩手伸出,再扶著洞口外側,借力一推才得以順利鑽過來。

放鬆慶生之旅——黃永宏 12月除了是學校假期之外,也是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的生日。

誰在生日還要工作啊?

黃永宏的生日在本月10日,他趁著這段時間出國,對著藍天大海放風,看日出、看彩虹、看燈塔。

紅螞蟻看不出他去了哪國(有網民說是澳大利亞),蟻粉可以幫忙找答案嗎?

不知道是景美,還是黃永宏的拍照技術好,他上傳的照片都是美得不要不要的,每一張都能做電腦手機的螢幕圖。

國內靜心修養——李顯龍 李顯龍總理在本月21日就開始放長假到明年1月3日。

他早前發麵簿貼文說,

決定在休假期間研究多年來未解的數學難題,也計劃閱讀更多書籍、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也許還會在新加坡到處走走#jalanjalan(如果雨不下的話)。

李顯龍分享的數學難題,名為考拉茲猜想(Collatz conjecture),也稱為「3n加1」問題。

這難題在1937年由德國數學家洛塔爾·克拉茨(Lothar Collatz)發掘。這個猜想的理論是,任何人不管選了再大的數字,經過了考拉茲猜想的數學公式,答案最終都會落為1。

李總理在面簿上簡單解釋,這個公式的做法是,任選一個數字,如果選的是奇數就乘以3再加1,遇到偶數時就除以2。這樣不斷加加減減後,最後都會歸為4、2、1,最終答案一定是「1」。

李總理還在帖文中說自己打算在休假期間,研究美國數學家陶哲軒針對上述考拉茲猜想所提出的驗證。他是至今唯一一個可以「驗證」該公式的數學家。是數學白痴的紅螞蟻根本不想看懂這個驗證法,直接放棄。

酷愛數學題的李總理竟然可以從這些眼花繚亂的難題中悟出:

「雖然數學家都把這個猜想稱為無底洞,永遠困擾著人類破解不了,但這卻是我們大家都能有體會的,那就是:生命中有些挑戰會讓我們手足無措看似無毫無破解方法,可是一旦有毅力並保持一個開放的思想,我們就有可能(像數學家陶哲軒那樣)在尋找破解方法的道路上前進幾步。」

幾天後,也就是本月26日的節禮日(Boxing Day),李顯龍總理也和國人一樣到戶外追「日環食」。

他在個人面簿上發貼文分享他在濱海灣花園用相機拍攝到的日環食照片。

他說,

天空原本多雲,但在緊要關頭,日環食突破雲層出現。李總理的相機已預先安裝了中密度濾鏡,可以避免相機受強光損害。

他也嘗試了不同的拍攝設置。一開始是用1/4000快門、F11光圈和感光ISO125的設置,但隨著太陽慢慢被侵蝕,快門也放慢了。李總理髮表的照片以濱海灣花園的擎天樹叢為前景,是用1/1250快門設置拍攝的。

李顯龍在休假期間,就辛苦副總理王瑞傑代班。

蟻粉呢?你們這個假期都上哪兒玩了?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