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把從15世紀末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20世紀中期二戰結束,之間的這段時間稱為世界政治中的歐洲時代。在這段時間裡,歐洲人主宰、影響和改變了整個世界,這段時間也是歐洲最榮耀的時代。而隨著二戰的落幕,陷入半崩潰狀態的歐洲不得不把掌握世界權力交給那個最強勁的新興國家——美國。
此後的歐洲大陸再也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了,建立一個一體化的歐洲成了似乎成了他們再次崛起得到唯一可能,但是很多人都認為,那些歐洲國家不可能完全融合,儘管他們都是基督教國家,但是各自的歷史、文化、語言、習俗大有不同,他們都為自己國家的歷史驕傲,不願消除各自之間的差異來換取真正的融合。而一個分散的歐洲註定是無力的,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寫道:「面對美國、中國以及在未來成為大國的印度,歐洲終將淪為配角。」

同樣在這本書中,李光耀對歐洲諸國進行了一些分析和點評。他認為,當今歐洲最有潛力的國家是德國,它實際上是歐盟的核心。德意志這個民族一直以來在歐洲大陸上就格外不同,非常突出,他們善於思考,出了很多最偉大的哲學家,但是也曾因為想得「走火入魔」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差點毀掉世界和自己。他們嚴謹、深沉、勤奮、遵守紀律,在別的國家都大搞福利制度的時候,他們願意支持默克爾實行緊縮措施(李光耀認為歐洲的福利制度有些過於泛濫了)。他們清楚自己的出路,願意做出改變,所以他們是歐洲最成功的國家。它每次戰敗後都比戰前強大,這非常諷刺。

與德國人的克制和守紀不同的是法國人,李光耀慨嘆:「今日的法國已經不再追尋榮耀了」。在他看來,法國人似乎心思都放在了享受生活上,他們要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飯後還要來個午覺,這固然優雅愜意,但是,世界真的如此溫柔嗎?在過去的帝國時代,他們可以靠著來自非洲殖民地上的礦產來養活自己,但是,帝國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說道俄羅斯,李光耀認為,這個曾經強大的國家眼下已經陷入了一種普遍的悲觀中,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冰天雪地里酗酒的日子,這裡的生育率也很低,人口問題非常突出。同時,李認為,俄羅斯的經濟太依賴石油和天然氣了,這阻礙了他們發展真正的經濟。

再來說英國,英國曾是真正的世界霸主,但是他們早在二戰後交棒了,眼下他們和美國有著特殊的跨大西洋關係,這讓它還擁有一些影響力。所謂的大英國協不過徒有其表,只是過去帝國的殘影,沒人真的在乎它,在大英國協里,聖露西亞這樣的小國都能和英國平起平坐。

至於社會方面,李光耀認為(他當年在英國留學),英國這個社會偏於傳統,略顯老舊,200多年的帝國史讓英國變成了一個崇尚貴族富豪和地主階級的社會,他們看不起美國那樣的暴發戶,但是美國卻崇尚暴發戶,崇尚發財致富,這是美國和英國最大的不同,也可以說是英國遠不如美國有競爭力、有活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