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小國護照都被宣傳作為「避稅神器」的存在:花幾十萬買個小國護照,辦理周期只需幾十天,無需登陸,在海外用小國護照開設銀行帳戶,帳戶信息無需報給中國政府,同時還能保留中國國籍,小國護照還能免簽多個國家,說走就走。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是帶著這樣的期望去購買小國護照,恐怕要失望了。

新加坡素來以開放的政策受到眾多高凈值人士的青睞。但最近新加坡各金融機構政策越來越緊縮。由於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新加坡各銀行紛紛宣布持有格瑞那達、多米尼克、聖露西亞、安提瓜、聖基茨、萬那杜護照客戶,而未放棄中國國籍的情況下不得開設銀行帳戶!

小國護照開戶,無法對資產起到保護作用,原因在於CRS信息交換的本質是為各參與國的稅收管理服務,因此稅收居民的身份認定是關鍵。稅收信息收集會圍繞國籍、居住地和收入和資產來源等多方面內容展開。如果一個人將其稅務居民身份從高稅區或者CRS參與國轉變成低稅區或者非參與國,可以少受或者不受到CRS的影響。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護照不等同於稅務居民身份,多拿一本島國護照並不必然會讓你成為島國的稅務居民。因為稅務居民身份的判定是個實質重於形式的問題。

所謂的實質,最重要的因素是看你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哪裡,家在哪裡,主要經濟活動在哪裡。那辦理島國護照的人群,真的要舉家搬到萬那杜,或者聖基茨嗎?島國護照並不能讓金融機構認定護照持有人為當地的稅務居民。僅僅想通過一本島國護照,來證明稅務居民身份是不可行的。
早在2018年,經合組織(OECD)就公布了存在規避CRS信息交換可能的高風險移民計劃名單,OECD在新聞稿中重申:
帳戶持有人通過投資獲得身份或居留權後,所取得的身份證、居留證明以及其他文件將很容易被濫用,從而錯誤地呈現自然人的稅收居民身份,妨礙CRS盡職調查程序的正常實施。

簡而言之,因為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銀行認為投資獲得的島國護照並不能認可為實際稅務地,這違反了OECD的精神。換言之,即便你已經用島國護照,在金融機構成功開了帳戶。但是因為主要居住地,主要經濟活動地的問題,銀行依然不會認可是當地的稅務居民。
那目前還想利用護照,在海外國家或者地區開戶,到底該如何辦呢?
中長期的解決方案除了護照的物理隔離之外,還需要一個被金融機構高度認可的合法居留身份,並且滿足居住要求。例如新加坡EP准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