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打(Otak)

將魚肉搗碎,混合調味料製成魚肉餅,先蒸至七八成熟,然後用班蘭葉包起來,在炭火上烘烤而成。

黃姜飯(Nasi Kunyit)

黃姜也叫薑黃,是一種天然香料,類似於生薑,但沒有辣味,主產地是印度、印尼和中國。中國的黃姜較多入藥,在印度和印尼,當地人將黃姜磨成粉,添加到食物當中。顏色鮮艷的印度黃姜飯就用到了薑黃,也因此而得名。

竹腳中心是「小印度」最繁華熱鬧的市場,上層銷售民族服飾和配飾,下層美食攤位賣的黃姜飯和印度羅惹,風味獨特和正宗,感興趣的中國遊客可以一嘗。
羅惹 (Rojak)

一種新加坡特色的沙拉,既有蔬菜,又有水果,還有主食,將豆芽、綠葉蔬菜、油條、豆腐泡、菠蘿、黃瓜、青芒果,混合蝦醬、糖和辣椒醬拌在一起,最後撒上一層花生碎,是一道酸甜開胃的小食,搭配沙爹非常不錯。
珍多(Cendol)

是一種傳統甜點,以碎冰、椰漿、由綠豆和斑蘭葉製成的粉條混合而成,還可以根據喜好添加紅豆、仙草、黑椰糖等,最後淋上香蘭汁與棕櫚糖調味。
恐龍美祿(Milo Dinosaur)

在新加坡,雀巢的美祿可可粉是最受歡迎的「國民飲料」,吃法多樣,而「恐龍美祿」這個聽起來完全不搭界的單詞組合,是最受歡迎的一款,新加坡人飲食重口,連飲品也非常高能。
調製一杯正宗的恐龍美祿,需要五個步驟:杯底先放五勺美祿粉,然後加兩勺白沙糖、再加200毫升煉奶,然後放入多一點的冰塊,最後在冰塊上再加三勺美祿粉。
拉茶 (Teh Tarik)

奶茶反覆交替地從一個茶杯倒入另一個茶杯,兩個茶杯相距越遠,奶茶就被「拉」得越長,泡沫就越多越細膩,茶葉和煉乳就融合得越充分。熟練的拉茶師傅可以讓茶杯相隔1-2米而不灑出一滴奶茶。
酸橙汁(Lime Juice)

剛吃完辣螃蟹、沙爹或叻沙等重口味食物之後,來一杯冰凍酸橙汁,可以緩解咸辣油膩的感覺,或者在太陽下走路乏了,一杯酸橙汁可以解渴提神,幫助恢復體力。
班東(Bandung)

由玫瑰糖漿、煉乳加水調製而成的夏日清涼飲料,有玫瑰的清香和牛奶的絲滑,粉紅的顏色就是它最醒目的標記。
麵包夾雪糕(Bread & Ice Cream)

冰激淋的新加坡創意吃法
熟食中心(Food Center)
很多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輕人,都不在家裡開火做飯,一日三餐都是在餐館解決,可想而知,新加坡的餐飲業非常發達,每個小區都有熟食中心,相當於國內的美食廣場,也是新加坡特色的「公共食堂」,幾十上百個攤檔,選擇多樣,價格不貴。

中峇魯老巴剎

芳林巴剎與熟食中心

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
除了各區的熟食中心以外,還有一些美食匯聚的地方,比如克位碼頭、牛車水以及位於摩天輪附近的新加坡美食匯——路邊攤。

另外,還有一些本地老字號,比如老曾記,經營各類油炸食品;鼎泰豐,源自台灣的一個華人品牌,受大陸遊客追捧較多。


必買新加坡伴手禮
藥油藥膏

新加坡的藥膏藥油在中國一直有不錯的口碑和信譽,華安藥行藥酒、大東亞雙蝦牌青草油、海底鐵樹油、千里追風油、馮滿記頸肩松等都是人氣手信,送給長輩絕對一流,在當地藥房按需購買。
Irvins鹹蛋魚皮

Irvins鹹蛋魚皮是超高人氣零食,新加坡特產,遊客必買手信。國內電商也有提供,但價格很貴,六十多一袋,真心吃不起。好不容易去趟新加坡,不妨多吃多買點。
豬肉乾

新加坡名優產品,非常薄,大約兩三毫米,四方型10cm x 10cm。味道有點像廣東甜臘腸。有幾個品牌,林志源更受歡迎,除了豬肉乾,他們還有牛肉、雞肉、蝦肉、魚肉乾,甚至還有鴕鳥肉乾。另外,美珍香也是知名品牌。


亞坤咖椰醬

咖椰吐司的美味,就在於特製調味醬,如果喜歡這個味道,不妨帶些回國,即使在國內,你也可以自制新加坡人的「國民早餐」。
班蘭蛋糕

Bengawan Solo是新加坡著名的糕點品牌,當中最受歡迎的是班蘭戚風蛋糕(Pandan Chiffon Cake),因為添加了班蘭葉的成分,這種蛋糕是綠色的,也是網友一致推薦的必買手信之一。

南洋老咖啡

喜歡咖啡的人士,不要錯過這款代表新加坡咖啡文化的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