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顯龍於5月15日將總理職位移交給黃循財,新加坡在其20年任期內如何與世界兩大強國建立關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強調,新加坡與美、中、馬、印四國的雙邊關係至關重要,儘管出現過一些波折,但他始終致力於尋求雙贏合作,展現出長遠眼光。

李顯龍於2018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33屆東協峰會上,圖源:法新社
李顯龍在2015年的拉惹勒南演講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國際事務中存在「更嚴酷的現實」,權力決定哪些國家占據優勢,制定議程。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需要建立一個朋友網絡。
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推進國家利益,包括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積極和建設性的角色,與鄰國建立共同事業,以及保持國家成功和團結。
克服困難,與中國開花結果

圖源:法新社
在過去的20年里,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出現了「偶爾的小插曲」,但這並沒有損害這種關係,正如1998年至2012年擔任新加坡駐華大使的陳善尹先生所說,這種關係正在以「船形」移交給黃循財。
01 在2004年7月
李顯龍在即將成為總理之前對灣灣進行了一次非正式訪問,這一行為引起了外交部的強烈不滿和抗議,他們認為這次訪問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儘管新加坡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並視灣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但新加坡與灣灣之間自1975年以來的軍事訓練計劃仍在繼續,新加坡與中國自1990年起建立了外交關係。
02 2016年
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因中國南部海域爭端上的立場分歧,而新加坡與美國關係過於親近而出現第二次下滑。
在2016年國慶集會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解釋了新加坡的立場,他指出新加坡當時是東協-中國對話關係的國家協調員,這使得新加坡處於一個微妙的位置,因為各方都希望新加坡能更多地支持他們。
李顯龍強調,雖然新加坡南部在海域沒有主權主張,但國際法、航行自由和東協的團結對新加坡來說至關重要。
03 2016年11月
新加坡武裝部隊的九輛Terrex步兵運輸車在從灣灣返回新加坡的途中,在香港被扣留了大約兩個月。這一事件背後的完整情況尚不明確,但國際研究員認為,這可能是向當時新當選的灣灣總統和新加坡發出的一個信號。
儘管這一事件令人不快,因為它表明新加坡願意堅持原則,即使有時會與中國產生分歧,他希望中國能夠理解新加坡的立場,並認為這對於建立與中國更成熟、更現實的關係至關重要。

李顯龍說:「沒有兩個國家有相同的利益,但雙方都重視這種關係,所以沒有小問題被證明是不可克服的。」
中新已經啟動了三個政府間項目:1994年的蘇州工業園、 2008年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和2015年的重慶互聯互通倡議,新加坡繼續確定中國感興趣的領域,並將其與自己的增長和發展重點相吻合。
去年,雙方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未來導向夥伴關係」,並簽署了升級版自貿協定。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去年12月表示,新加坡自2013年以來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自2007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目的地。
2023年,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的商品貿易總額為1670億新元.在服務貿易方面,新加坡在2022年向中國大陸出口了336億新元,進口了352億新元。
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在李顯龍任期內「開花結果」,今天「相當不錯」,「它很強大,很有實質意義,它正在向前發展。」
與美國深厚的外交情誼

圖源:法新社
2016年,美國和新加坡慶祝建交50周年,同年李顯龍應時任總統歐巴馬的邀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
「李顯龍和美國領導人一直「積極參與」,「美國人欣賞他的戰略思維、深思熟慮和智慧,並真正感受到新加坡關係的價值」。
在李顯龍任期內,美國和新加坡於2005年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承認新加坡是美國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
2015年,雙方簽署了《加強防務合作協議》,並於2019年續簽了1990年的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為美軍提供了進入新加坡空軍和海軍基地的機會。
在經濟方面,2004年生效的美新自由貿易協定(FTA)是美國與亞洲國家之間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李顯龍指出,新加坡擁有近5,500家美國公司,美國在新加坡的外國直接投資存量超過了美國在中國、印度和韓國的投資總和,他說,新加坡也是美國第二大亞洲投資者。
將新加坡「井然有序」地移交給繼任者
隨著李顯龍於5月15日將總理職位移交給黃循財,新加坡也將開啟4G的領導時代,但回顧李顯龍執政的20年間,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在新加坡的社會和外交格局中都留下了強烈的個人印記,因為他帶領國家度過了危機和復甦時期,並轉向了更溫和、更具協作性的治理方式。

圖源:新浪網
李顯龍曾多次表示,希望將新加坡「井然有序」地移交給他繼任者。

20年間,新加坡居民的月總收入中位數從 2,326 新元攀升至 5,197 新元。在李顯龍的領導下,新加坡的不平等程度有所降低,扣除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後的基尼係數從0.42下降到0.37。新加坡經濟也受益於自由貿易協定的激增,從2004年的5個增加到目前的27個。
基建設施更加繁榮
在過去的 20 年裡,新加坡的組屋數量從 878,000 套攀升至 110 萬套;國內捷運和輕軌網絡長度翻了一番,從128公里增加到259公里;海運活動也蓬勃發展,港口貨櫃年吞吐量從 2130 萬噸增長到 3900 萬 TEU。
新加坡作為全球商業、旅遊和商業中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這得益於多個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
其中最大型項目是大士港,該港將於2040年全面完工,將使新加坡的海運能力翻一番,提高效率,進一步鞏固新加坡作為主要運輸參與者的地位。
更具協商性的領導風格
在李顯龍領導下,新加坡引入了總統職位的保留選舉制度,以保證少數族裔的代表權,非選區國會議員的數量增加,並享有與民選國會議員相同的投票權。

圖源:雅虎
2016年11月新加坡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如果該種族群體在最近五個總統任期內沒有總統,則將民選總統職位保留給該種族群體的候選人。次年,新加坡第一位女總統哈莉瑪·雅各布(Halimah Yacob)女士大獲全勝。
李顯龍在任期內將他的領導風格從自上而下調整為更具協商性的領導風格,2011年大選之後,人民行動黨在國內對各種問題的不滿中贏得了創紀錄的60.1%的選票。
在他的繼任者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的領導下,這種協商方式預計將持續下去,黃循財已經發起了像Forward SG這樣的倡議,作為這一趨勢的延續。
李顯龍在整個COVID大流行期間確保國家政治和經濟增長的持續,以及他為將政府行政權順利移交給4G時代領導人所做的精心準備無疑是留給新加坡最持久的財產。
善於傾聽基層的民聲
除了在國家層面的角色外,李顯龍還是一位鼓舞人心的導師,一位注重細節的團隊合作者和一位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

圖源:MCI
他經常就選區事務尋求基層領導人的建議,信任並完全依賴他們的意見來做出某些決定。李顯龍對細節有著敏銳的眼光,例如,他一直擔心市議會是否留出足夠的儲備金在需要時更換舊電梯,以及年長和非英語居民是否對選區內的發展給予了足夠的關注。
當社交媒體時代到來時,李顯龍開始使用Facebook等平台,他確保不僅用它來分享他的帖子和照片,而且還用它來收集人們的情緒。
希望新加坡能在動盪中穩步前行
在李顯龍作為總理的最後一次國慶集會上,他談到了「充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經濟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

圖源:雅虎
新加坡必須「在這個日益動盪的環境中謹慎航行」,但「儘管烏雲密布,世界仍然為那些敢於抓住機會的人提供了許多機會」。
外界普遍預計,美中戰略競爭將持續下去,近年來,李顯龍在接受採訪時重申,新加坡和東南亞不想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選邊站,而這些是新加坡和黃循財必須駕馭的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