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企業數碼化 或推高商業用電量

數據顯示我國整體用電量高於冠病疫情前水平。去年首六個月,本地每月平均用電量約為4409千兆瓦時,同疫情前的每月平均用電量相比高出約7%。8頻道新聞記者發現,除了炎熱天氣,本地企業數碼化或大幅推高商業用電量。
酷熱天氣或促使更多人開冷氣,推高用電量。8頻道新聞整理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前,平均氣溫一旦有所增加,用電量就會跟著上升。氣溫較低時用電量也會開始回落。
易偉良說:「有可能,有一種叫做反彈作用,在使用節能電器時我們以為用更多或更長的時間就可以節省更多。其實在某些情況下這會導致能源需求的增加。」
但到了2021和2022年,儘管天氣較涼,用電量仍持續激增,當中工業和商業用電量漲幅最大。
受訪學者指出這可能是因為更多企業在冠病疫情期間數碼化所導致。
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易偉良表示:「談到數碼化,實際上就是對數據中心依賴的提高,我們可以看到本地數據中心一直在增加。這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能源需求。」
疫情期間,由於更多人居家辦公,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達690千兆瓦時高峰。但從2022年起,開始回落到約650多千兆瓦時,不過仍高於疫情前的約600千兆瓦時。學者認為這和居家辦公成新常態有關。
用電量增加將加劇氣候變化,國人在尋求數碼與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尋找綠色解決方案,例如使用節省能源電器或器材,不過專家警告這也可能起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