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興在本地私人診所推出時曾引起大批民眾前往排隊施打。(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中國科興疫苗問世以來,有關其功效的爭議幾乎從未停歇,是否能成為新加坡第三支在大流行病特別採用程序(PSAR)下獲批准的疫苗,也是熱門話題。
新加坡衛生科學局上個月曾透露,科興疫苗生廠商已經提交所需額外數據,當局將適時公布最新結果。科興疫苗目前獲准在特別採用程序下由本地31家私人診所提供接種。
儘管根據政府最新的宣布,接種科興疫苗的民眾在社交聚會及堂食等防疫措施下,不再與接種輝瑞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民眾有「差別待遇」,但接種科興疫苗者仍不能在疫苗致傷經濟援助計劃下索賠。
雖然當局仍未宣布其監管決定,但在本地超過8萬5000名科興疫苗接種者當中,卻已有人因為對科興疫苗功效抱持疑慮,而「變心」尋求注射輝瑞疫苗作為加強劑。
本地一名43歲的蘇姓女士是其中一人。 她在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接受了抗體測試,卻意外發現她體內的抗體數值只有140,比接受兩劑輝瑞疫苗者體內的抗體,足足少了9倍。她的先生與姐妹也接種了科興,抗體數值先後為400和9。 自言有點失望的蘇女士趕緊再去接種輝瑞疫苗,並在那之後又進行了抗體檢測。這次,她的抗體數值已提升至1900。
這顯然不是獨立個案。 在其中一家提供科興疫苗診所服務的伊莉莎白諾維娜專科中心傳染病專科顧問醫生梁浩楠向《南華早報》透露,有越來越多接種科興疫苗的民眾因為發現保護力不足而投向輝瑞疫苗的懷抱。
「他們打了科興,做了血液測試後發現抗體水平太低,進而選擇輝瑞作為追加劑。」
梁醫生還說,接種完兩劑輝瑞疫苗者,體內的抗體數值一般為每毫升血液1300至2000國際單位。
「但接種完科興者,這個數值卻是0至40,只有幾個人介於200至300。」
看到這裡蟻粉可能會有疑問,政府明明還沒宣布追加劑計劃啊,但這些打完科興後又再補打輝瑞的人,難道不是變相的打追加劑嗎? 答案:這是當局允許的。
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上個月證實,政府不會阻止那些接種非輝瑞和莫德納疫苗的民眾重新參加全國疫苗接種計劃,以施打該計劃目前唯二提供的兩款疫苗。

一些接種科興疫苗的民眾由於體內抗體水平過低,而轉而施打第三劑輝瑞疫苗。(路透社)
科興「抗體水平低」已有先例
事實上,科興疫苗抗體數值低於其他款疫苗,尤其是mRNA技術疫苗已經不是新聞。
香港大學7月發布在《柳葉刀》醫學雜誌(The Lancet)的研究也指出,輝瑞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遠高於科興疫苗。
研究團隊透過比較接種輝瑞疫苗及科興疫苗的醫護人員體內的抗體,發現接種輝瑞疫苗的抗體是接種科興疫苗者的10倍。
一項中國研究也發現,接種科興疫苗者體內的中和抗體會在半年內迅速消退,研究團隊稱接種者的抗體水平會降至低點,甚至無法測出任何抗體。
另外,比利時一項涉及2500名醫護人員的研究則發現,莫德納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是輝瑞疫苗的兩倍。兩者平均抗體數值分別是2881和1108。 換句話說,在抗體水平方面,莫德納疫苗 > 輝瑞疫苗 > 科興疫苗。
總理夫人何晶上個月也曾在面簿發貼文指出,科興疫苗和兩款mRNA疫苗相比,並不算是一種高效的疫苗,她建議當局應該為接種科興疫苗的民眾進行抗體反應測試。

多項研究顯示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的抗體水平遠高於科興。(路透社)
抗體水平並非評斷疫苗功效的唯一指標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由於科學界對於抗體水平是否可以作為評估疫苗功效的基準尚未取得基本共識,世界衛生組織也還沒有針對多少抗體水平才算具備免疫力提出準則,因此抗體水平究竟會如何影響疫苗功效,仍不宜妄下定論。
簡單來說,抗體水平當然是越高越好,但這不代表人們能據此回推疫苗的功效。如何測量人體是否建起足夠的免疫保護,仍沒有一套標準。
一些醫學專家就強調,抗體不是人體對抗病毒感染的唯一指標,人類的免疫系統中仍有其他機制能擊退病毒,例如T細胞,它能殺死受到感染的細胞,阻止病毒進一步繁殖,但T細胞的水平在一般檢測中較難檢測出來。
換句話說,一個人即使因抗體不足而感染病毒,但只要他的T細胞反應夠強烈,就依然能確保不會罹患重症。
美國疾控中心的一份指引也明確指出,當局不建議民眾透過抗體測試來評估自己在接種疫苗後的免疫程度。
他們認為,這可能會導致民眾錯誤詮釋檢測結果,認為自己已經取得足夠的保護而選擇不跟隨當局的其他防疫指引。
那最後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套測量人體對冠病免疫程度的基準呢?
有,但這還有待更多的科學證據。
破傷風疫苗就是其中一種能透過測量抗體數量,評估接種效果的疫苗。一旦體內抗體數量超過一定界值,就表示接種者對破傷風已經具備了免疫力;反之,若低過界值,則需要再注射一次。
目前,科學界對冠病的認識還未達到這一階段。隨著冠病越來越有可能成為地方性流行病,找出測量人體接種疫苗後對冠病免疫程度的基準指標,將是未來人類和冠病共存,以及研發和改善冠病疫苗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