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蘭妮部長化身「美食網紅」,走訪丹絨巴葛集選區的小販中心,介紹當地特色美食。(英蘭妮面簿 / 紅螞蟻製圖)
作者 鄭智浩
若要盤點新加坡最厲害挖掘平民小吃、拉抬小販生意的美食網紅,近期越來越有「美食博主」范的英蘭妮部長肯定榜上有名。
即使公務繁忙,身兼總理公署部長、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的英蘭妮,仍經常走訪她所管轄的丹戎巴葛集選區內的傳統攤販,並且在面簿上幫他們宣傳一番。
最近經常在網上尋覓美食的紅螞蟻有留意到,自今年5月起,英蘭妮就開始每個月在面簿上打卡推廣美食,主動成為自家選區的「美食代言人」。
有趣的是,英蘭妮5月介紹kopitiam小吃時,只拍下美美的食物照配上文案PO上面簿,後來想必是熟能生巧,竟開始化身為美食博主,對著鏡頭深入訪問當地攤主,落落大方的談吐,比許多本地美食博主都亮眼。
以下是英蘭妮在丹絨巴葛及中峇魯區的「美食尋寶記」。
5月 咖啡的絕配:Kome Kome Ring
地點:Chef Yamashita, 丹戎巴葛坊(Tanjong Pagar Plaza)#02-44


6月 小販中心美食:甘蔗水、雞絲粥、蛋撻、拉麵、咖喱角、滷麵
地點:丹戎巴葛坊小販中心


蛋糕
地點:TIANN'S, 71 Seng Poh Road, #01-35

菜頭粿
地點:丹戎巴葛坊小販中心 #02-52

7月 羊肉湯
地點:丹戎巴葛坊小販中心 #02-36

8月 「什麼都賣」的餐館
地點:Beng Can Cook,尼路(Neil Road)39號
9月 椰漿飯
地點:丹戎巴葛坊小販中心 #02-01
本地餐飲業者仍在苦撐
疫情暴發前每到飯點,在丹絨巴葛與中峇魯一帶工作的上班族,都會湧入那附近的小販中心與餐館用餐。
然而,冠病來襲後本地禁止了堂食,加上大部分人都改為居家辦公,原本熱熱鬧鬧的中央商業區頓時成了一座「睡城」,市區小販的生意也跟著一落千丈。
今年8月10日,本地夜生活娛樂總商會、雞尾酒吧協會以及由超過500家餐館組成的#savefnbsg自救社群,曾向政府遞交請願書,羅列出餐飲業元氣大傷的各種數據。
較令人關注的是,當時在48小時內收集到639家餐飲企業的民調顯示,多達83.1%的企業在5月至7月的兩輪限制措施中,收入驟降了75%或更多。

(SAVEFNBSG)
這三個機構早前更宣稱,過去18個月里的三次停業已耗盡不少商家的存款。有21%的餐飲業正準備歇業,若再一次實行禁堂食措施,將會導致67%的餐飲業在半年內倒閉。
英蘭妮介紹的丹戎巴葛與中峇魯一帶的餐館與小販,平日仰賴上班族客流,想必也是首當其衝的對象之一。
網絡媒體Rice Media日前實地走訪了一些餐飲業者,了解他們的難處,並總結出本地餐飲業為何遲遲無法恢復生氣的三大原因:
僱傭補貼計劃(簡稱JSS)的「先支付薪金後向政府報銷」的模式,讓本已缺少現金流的企業大喊吃不消;
JSS目前只惠及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那些外籍員工占多數的餐飲業,在困難期間依然必須支付外籍員工全額薪水,同時還得支付外勞稅。
餐飲產業鏈的上游:供貨商和食品加工廠無法獲得當局的援助,間接增加了餐館原材料的成本與運營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