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網民在臉書公開至少4名「欠債人」的資料,要求對方欠錢還錢。(取自新明日報)
(新加坡訊)大耳窿追債新招?有人將4名「欠債人」的身份資料製成海報,公布在社交媒體上,連家人合照和職場信息都一起曝光。
最近臉書出現好幾起疑似金錢糾紛的個案,至少有4名公眾的個人資料遭人放上網,對方指他們以各種理由借錢不還,因此提醒公眾要留意並提防他們。
這些個人資料都是同一名網民貼出,他將資料製成一張照片,內容包括「欠債人」的身份證前後照片、個人或家庭合照及職場信息,其中有公司經理、餐廳負責人、商人等。
這名網民還用紅色字體在照片上寫下「欠錢還錢」,並寫出欠債人的全名、身份證號碼以及住家地址。
為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真假,記者根據網上資料輾轉各處進行訪查,網上註明的其中一個地址是一間位於蔡厝港的公寓,這個公寓單位的屋主表示對方早在兩年前已經搬走,期間並未聽說前屋主有借錢或有人上門討錢。
位於馬林彎一帶的另一名屋主則不予置評,記者也走訪了在加東安珀路(Amber Road)的公寓,但公寓稱沒有相關住戶。
記者也嘗試撥打資料所提供的電話號碼,然而皆是顯示關機或者號碼已停用。
指「欠債人」以各種理由借錢
海報內容顯示,「欠債人」以各種理由借錢。
網上公布的資料各有不同,一名「欠債人」被指自稱母親入院需要錢,因此借了1000新元,但之後不願歸還還玩失蹤。
另一「欠債人」則被指好吃懶做,到處跟親友和同事借錢,公眾被提醒不要上當或借錢給他。
受訪住戶:相信地址被利用
記者走訪武吉巴督另一戶組屋單位時,屋主驚訝表示根本不知道這個人,自己的地址相信被惡意利用。
「真是莫名其妙,讓我無辜遭殃,可能要報警處理這個事情!」
刑事辯護律師黃國彥受訪時指出,把個人隱私資料放上網而造成騷擾和影響他人生活,將可能因惡意公開他人隱私(doxxing),而觸犯防止騷擾法令。
若罪成,初犯者可被判最高5000新元罰款和6個月監禁,或者兩者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