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轉向綠色能源之際,印尼煤礦大王、巴彥資源(PT Bayan Resources)創辦人劉德光的財富卻逆勢大漲,如今只憑持股已有61億美元(約260億令吉)身家。
「彭博社」報導,在新冠大流行開始之前,劉德光試圖出售他在印尼礦業公司的股份,卻找不到合適的買家,他決定加倍下注,增加股票而不是削減股票。
他的放手一博得到了回報。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巴彥資源的股票自那之後翻了一倍,使劉德光成為該行業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目前持有高達61%股權,價值61億美元。
低調的劉德光今年3月在雅加達一次罕見採訪中說:「我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不能出售我的部分股票,那我最好買更多。」
他在當月又增持了公司1.99億股。

劉德光
股價攀近歷史新高
對碳排放負有最大責任的採煤行業近年來不斷面對監管壓力。去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上,有40多個國家承諾不再使用這種燃料。作為最大出口國的印尼,亦加強了監管以保護自然資源。
儘管如此,煤礦依然很普遍,燃煤發電量約占全球電力的35%,在印尼更是多了兩倍。
疫後的經濟活動和俄烏戰爭皆提高了煤礦需求。因為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家已禁止進口俄羅斯燃料,進一步收緊了燃料供應並推高價格。
隨著需求高漲,劉德光擔任總裁的巴彥資源股價已攀近歷史新高。該公司去年營業額翻漲超過一倍至29億美元(約124億令吉),該公司更還清了所有債務。
該公司總財務長麥克勞德透露,公司正在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冀將產能從2021年的3760萬噸,提高到2026年的6000萬噸。
他在3月受訪時說: 「顯然,我們仍將面臨各種挑戰。但從市場價格來看,煤炭是有需求的。我們預計2022年將保持健康的賺幅。」

(彭博社)
1972年遷至印尼發展
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亞太煤炭市場首席分析師張雪麗(譯音)說,環境問題未抑制全球對煤炭的需求。
她說,即使俄烏衝突平息,但估計到了2050年,大多數亞洲國家仍將需要煤炭,而缺乏融資管道將為煤礦價格提供支撐。
劉德光出生於新加坡,他在1972年遷至印尼尋覓商機,並於1992年成為印尼公民,最後創辦了巴彥資源。
他在印尼最初從事建築業,首個項目是建造一個儲存冰淇淋的設施,但相比下,礦業看來更加穩定。
他的建築公司在1980年代末和90年代開始了煤炭業務,並於2004年成立了巴彥資源,劉德光也成為新加坡煤炭運輸商曼哈頓資源(Manhattan Resources)的控股股東。
劉德光在受訪時透露他喜愛動物,空閒時會在婆羅洲、靠近他旗下Tabang礦場附近所打造的動物園和水果園裡閒逛。這個動物園和水果園還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