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利用化學藥物來清理循環著的癌細胞、淋巴腺等,在早期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在悲觀的同時,希望的曙光慢慢到來。
胰腺癌是許多癌症中脾性最為兇猛的腫瘤之一。目前,胰腺癌死亡率在全球癌症排名第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WHO)2020年數據,胰腺癌發病的病人當中,男性較為常見,平均年齡為71歲以上。
在新加坡,胰腺癌的死亡率,男女排名為第五。胰腺癌是目前較為難以治癒的癌症,歸咎於不同原因:其一、胰腺的所在位置是腹腔最為深入的部位,是胃臟的後面,在大動脈及脊髓的前面。如腫瘤長在胰腺頭部,病人有可能因黃疸跡象(如尿液呈茶色、皮膚發黃、眼白髮黃或糞便呈灰色等)而尋醫。但是,若腫瘤長在胰腺體部及尾部,發現時大多都太遲了。由於所在位置非常深入,而且早期沒有症狀,腫瘤必須長到一定的程度,開始侵襲周邊組織,方造成症狀。所以,大多的胰腺癌當發現時已經晚了。
其二、胰腺癌細胞在癌症演變的過程中,將胰腺細胞的周邊組織化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s)加上陸續切斷大量的血供,導致化學藥物無法有效地通過傳統的輸送方式(注射性化療、口服性化療或其他)進入癌症範圍攻擊癌細胞。
其三、大多胰腺癌被發現時,癌細胞已侵蝕周邊的神經線及淋巴腺,很大的程度上,癌細胞已向其他地方轉移,如肝臟、肺部等。最後,有學者認為,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里,癌症研究的大量撥款及重視都專注於較被重視的癌症,包括直腸結腸癌、乳癌等。當這些常見的癌症,在治療效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胰腺癌治療由於缺乏進展,癌症死亡率的排名便逐年上升!

癌症腫瘤的位置在胰腺的體部,已經包圍了腹腔軸動脈和部分的肝動脈和脾動脈。(作者提供)
手術切除腫瘤是最完善方法
當發現胰腺癌尚早時,以手術方式切除以及清理周邊的淋巴腺,有機會換得有效的存活率。但是,胰腺頭部的癌症,可切除的機率為20%。就如以上所說,頭部腫瘤較常會有症狀,所以發現時可以動手術的機率較高。反之,在胰腺體部和尾部的癌腫瘤,只有10%可切除的可能性。
此數據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都沒有進展。然而,胰腺手術成功的機會是有進步的。複雜的胰腺切除手術,包括十二脂腸胰臟頭切除術(也稱為威普爾手術,Whipples operation)等,手術死亡率已減至十分之一。在六七十年代,這複雜的手術死亡率為33%。當手術的技術,術前術後的護理知識,加上醫學研究的日新月異,此手術死亡率已降到2至3%左右,而且,在近來的十幾二十年里,微創手術的進展也被引用到威普爾手術,新加坡國立大學外科部已在微創威普爾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Whipples operation)累積了超過70例的經驗。
在過去五年里,胰腺癌的化學治療也開始有新的眉目,新穎的治療方式越來越多。術後,利用化學藥物來清理循環著的癌細胞、淋巴腺等,在早期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在悲觀的同時,希望的曙光慢慢到來。日本和歐洲的研究報告陸陸續續報道了不同的化學藥物對胰腺癌的效應,尤其是在化療方面等,近年來有了較好的效果來延長病患的存活率。目前,手術切除腫瘤還是最為完善的方法。但是,如以上所說的,只有小部分病人發病時,可以動手術。
之前,利用術前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來縮小胰腺癌腫瘤,大多局限於邊緣性可切除的胰腺癌(Borderline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也就是胰腺癌已侵蝕上腸靜脈門靜脈(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 / Portal vein (PV))或上腸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大約10%至15%的病人通過術前化療後,有望通過手術方式切除癌症腫瘤。然而,癌症復發的機率相當高。最近,有一些胰腺癌術前化療的報告刊登在重要的醫藥刊物,研究顯示,更多的胰腺癌病人,即使掃描顯示腫瘤可以立即切除,通過術前化療來治療可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讓手術較容易進行,術後腫瘤復發的機率也較低,長遠的存活率更佳!
因CA19-9指數偏高而發現胰腺癌
T是一名剛過50的男士,完全沒有任何病痛。通過普通的體檢,T的驗血報告只有一項不正常,那便是CA19-9指數。他的CA19-9指數是375。通過偏高的CA19-9指數而發現的胰腺癌,在無症狀的病人當中,大約必須檢驗4萬名病人才會發現。偏偏T在掃描後被診斷出患了胰腺癌。癌症腫瘤的位置在胰腺的體部,已經包圍了腹腔軸動脈(Coeliac axis),以及部分的肝動脈(Hepatic artery)及脾動脈(Splenic artery)。由於肝動脈是肝臟主要帶有氧氣的血供,如切除此血管,病人將會有肝梗塞導致肝衰竭而死亡的危機!當抽樣檢驗證實了胰腺癌,T馬上接受了術前化療。化療了六次,效果非常顯著。T的CA19-9指數急速降低至70,腫瘤的面積也變小了。更重要的,我依然發現T的肝臟有一條異常的動脈血管。T的右肝動脈是由上腸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為源頭,是肝動脈異常的一種,大約20%的人有類似的血管異常。這對T來說是天降的好消息,因為即使腹腔軸動脈及部分的肝動脈已被腫瘤侵蝕,我有信心可以幫他施手術。
T與太太和我深入討論後,決定了手術的方針。手術當天,一切都順利,當我把腹腔軸動脈暫時封死時,通過靛氰綠影像系統(Indocyanine Green Imaging System),我證實了肝臟及胃的血供完好。這表示,即使將腹腔軸動脈和胰腺癌腫瘤同時切除,病人也會好的。術後,T住在醫院大約六天。因為他積極配合復健,很快地便恢復了。腫瘤的切除病理報告非常良好,我十分滿意。一個月後,T便完全康復了。雖然腫瘤復發的可能性還是存在,但這是T最好的結果了。T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女兒小六畢業,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換取更多的時間,讓他能夠如願以償吧!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普通外科(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外科)高級顧問外科醫生)
記者:勾偉傑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