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冠病孩童呈上升趨勢 醫生建議家中常備藥物並留意症狀

2021年10月07日   •   7695次閱讀

九個月大的女嬰確診冠病四天後才被接到醫院,母親在家照顧患病女兒時連睡覺都戴著N95口罩仍無法倖免,陪護女兒入院隔天也確診染病,母女二人不得不適應在醫院的隔離生活。

根據衛生部前晚發布的文告,我國過去七天共有1019名12歲以下孩童確診冠病,一個月來每天確診的孩童人數整體呈上升趨勢。

32歲的氏綺(人事部門管理人員)上周四(9月30日)晚得知小女兒所在的嬰兒託管中心有一名教師和一個嬰孩確診冠病,立即把已經入睡的女兒叫醒做檢測。「我當時非常震驚,因為託管中心的嬰兒都沒有戴口罩,教師也需要長時間抱著他們,因此我知道女兒受感染的幾率非常高。」

氏綺使用家裡最後一個自助檢測儀為她檢測後,結果呈陽性。她連忙向鄰居借來檢測儀,為自己和其他家人檢測,所幸一家六口其他人的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當晚氏綺就和小女兒在一個房間內與其他家人隔離。

她說,與女兒一起隔離並等候送院的日子對一家人來說十分煎熬,同個屋檐下有年過70的家翁家婆,4歲的大女兒也得由丈夫一個人照顧。

為了減低感染風險,他們全天佩戴口罩,氏綺更是佩戴具有高防護效能的N95口罩,除了吃飯和洗澡都不會取下。另外,房門也只有在送餐時才會打開。

偶爾,想念孫女的家婆會和渴望到外面玩耍的小女兒趁房門打開的空檔隔空互動,但由於過於危險,家婆在勸說下也停止了類似的行為。

氏綺說:「眼前充滿了不確定性,讓我感到很焦慮,就不斷在網上查找資料,有時候信息相互矛盾,更徒增我的壓力……我之後開始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記錄自己的心情,成為我舒壓的一種方式。」

在家自我隔離四天後,前天晚上氏綺和小女兒由救護車送到竹腳婦幼醫院進行隔離。隔天中午,氏綺接到自己確診冠病的通知。「雖然我知道自己受感染的幾率很高,但收到消息的時候還是覺得很受挫,尤其是我已經儘可能做好防護措施,甚至睡覺時都帶著N95口罩。」

原本如果小女兒病毒載量足夠低的話,母女倆估計今天就可以出院,但現在由於氏綺也確診,她們預計將留醫多幾天,共同適應陌生環境下的生活。所幸,兩人都只有輕微的症狀,包括發低燒和流鼻涕。

氏綺說:「這次的體驗讓我學會去珍惜生活中的微小事物,比如在口渴時可以到冰箱取一杯冷飲,或是到樓下購買新鮮的芒果。這是我在隔離前體會不到的。」

她也提到,染病期間朋友通過點餐外賣送關懷,再加上護士的細心照料,也讓她得以調整心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眼前的困難,甚至享受與小女兒相處的時間。

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9月14日在國會透露,我國12歲以下感染冠病的孩童中,約14%為不超過一歲的嬰兒,當時有50個嬰兒確診。

百匯東岸醫院兒科醫生莫哈娜(Mohana Rajakulendran)受訪時說,孩童染病時家長自然會更加擔心,這可能使他們在無法幫孩子緩解不適時感到無助,尤其是和孩子單獨隔離時。

她建議,家長應該準備充足且安全的藥物,包括治療發燒、咳嗽和流鼻涕等症狀的常見藥物,在有需要的時候給孩子服用,舒緩他們的不適感。「在這期間,也要觀察看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難、食欲不振或愈加疲乏的症狀,如果有的話應儘快叫救護車,將孩子送到最近的兒童醫院。」

莫哈娜醫生也指出,疫苗是保護全家最好的方法,另外家中成員也可以儘量佩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她預計,隨著確診病例攀升,更多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在家康復,但小於兩歲的孩童仍須到醫院接受觀察。

我國目前的居家康復計劃適用於12歲至69歲的確診者。不過,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在國會說,政府鼓勵12歲以下的孩童在家康復,這也極有可能成為他們的默認護理模式。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37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
震驚!這個沒有資源的"小紅點"憑什麼成功?副總理王瑞傑首次公開6大治國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閱讀
王乙康部長:許多民主國家寸步難行,新加坡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025年05月03日   •   2736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394次閱讀
南大vs國大碩士就業大揭秘:高薪背後竟然靠它?
2025年04月30日   •   2223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052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88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