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的公務員帶來高水平的管理,這都反映在城市建設上。 我去過世界上不少大城市,新加坡的城市規劃設計和公共運輸便利是少見的。人們說新加坡是個購物天堂,它有很多遍及全市、分布合理的商業中心。但是,即使在周末、節假日,你也看不到大街上有多少行人,所以交通都比較暢通。為什麼?人都在商場裡、在相互貫通的樓宇之間和地下通道行走。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和商業區規劃是令人叫絕的。
在新加坡,幾乎所有大型的商業中心都與交通樞紐連在一起。交通樞紐都是公共汽車總站與某個地鐵口連接。所以,新加坡人上街逛商場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公共汽車或地鐵,你可以直接或倒一次車就可以到一個商業中心。商業中心通常是與地鐵的一個出口或巴士總站相連,每個大的商業中心裏面都有飲食城,有各種風味的豐富飲食,有的還有影院等娛樂設施,人們不用出商業中心,就可以逛上一天,好購、好吃、好玩後,你根本不用去大街上走就可以坐地鐵或巴士回家了。
那些巴士總站的設計也是非常智慧的。不像北京的巴士總站一般是某一路或好幾路車的終點停泊站,與其他交通不一定有聯繫。而新加坡的巴士總站通常都是十幾路甚至幾十路車的會合點,而這個總站又是與地鐵相連的。這樣人們轉車是非常方便的,到城市的任何一個地方大都不用轉兩次以上的車。而且轉車一般不需要走太多的路,在原地可轉另一個公交。
有人會問這麼多車匯到一起不是人車亂成一團了嗎?你在新加坡根本看不到這種情況。因為巴士總站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它一般成一個圓形、弧形或多邊形,這個圓或多邊形區域與地鐵相連。圓的內側一面是巴士停車場,車子進站時把顧客運到停車場的對面,顧客下車的這一面有商店、超市和飲食城等各種服務業。人們下車後在圓的中心內購物、吃飯,然後到下車的地方乘車離開,這些車駛向不同的方向。人們大都不用在街上走和穿行馬路。這就是新加坡的商業和交通一體化的設計,地鐵出口就進了商場,巴士終點站必有商業中心。
新加坡的城市道路交通和商業設計、城市建設管理是一流的,反映了城市管理者水平,我認為這需要很高素質的人才能做到。
政府很相信精英的決策,但政府的決策都交人民討論
有效的政府管理靠的是科學和智慧,還要靠民眾參與。新加坡政府把許多對廣大群眾生活和利益有影響的決策事情通過媒體交給人民討論。如早年為緩解市中心交通擁擠,政府提出在繁忙時段駛入市中心要不要交費的建議交市民討論。隨汽車增加,地面交通不能適應需要,政府又把興建地鐵的計劃交民眾發表意見。
新加坡政府很相信精英的決策,但政府的決策都交人民討論,向人民作出解釋。李光耀不但要求政府部長有決策能力,而且要有公開解釋政策的能力。可見新加坡政府也是非常公開和透明的。只要涉及人民利益的大事,作出重大決策時都經過公開的辯論,聽取民意,並根據民意作出調整。像80年代和90年代新加坡大幅度提高公務員工資,也都經過國會反覆辯論,總理陳述各種理由說明提高薪金的必要。60年代,新加坡政府曾推行「兩個就夠了」的計劃生育政策。80年代這個政策受到廣泛指責。後來新加坡政府對這個政策進行了認真檢討,現在取消了這個政策,並採取鼓勵國人多生孩子的措施。
新加坡政府的管理不僅及時到位,而且超前,很多事都是未雨綢繆,並讓人民參與。 為了帶動經濟發展,新加坡政府在今年4月決定2009 年興建兩個包括賭場在內的綜合旅遊度假村。但是, 老百姓很擔心這種賭博惡習會危害家庭。於是,政府在10月17日就制定出《賭場管制法(草案)》並公布讓全民討論。草案中規定了防止可能出現濫賭的許多措施。有人評論這個草案是目前世界上同類法律中最詳盡、最透明的法律。在做一件事之前,就有一套完備的制度措施跟上,這充分反映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新加坡的政府管理是精英決策、民眾參與式的民主管理,使決策在較高水準基礎上充分反映和尊重民意,這不僅使政策更正確,而且使政策更好地執行,人民了解政府政策,從而會更自覺維護和服從。這種管理才會是真正有效的。
僅靠法律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公民教育
新加坡政府推崇靠嚴刑峻法來建立秩序,但是,它更明白僅靠法律是不行的,法律並不都能建立秩序。李光耀認為,如果沒有秩序法律便不能運作。在一個穩定的社會,只有秩序已經確立,法律能夠實行的時候,才能按預先確定的法律,建立起人民之間、人民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準則。秩序從何而來?它來自良好的公務員的嚴格依法辦事和公民的規矩意識。
到過新加坡的人都會感覺到,新加坡人很和善友好,而且很敬業、有責任心和守規矩。問路時無論是行人還是巴士司機大多會耐心地告訴你。公交車上有不准吸菸和喝飲料否則罰款2000新元的告示。我從來沒有看到人在禁菸的地方吸菸。幾個月中我沒有見過交通警察也很少看到警察,更沒有見過其他什麼「執法人員」。
看來新加坡的法律主要靠自覺執行,而不是靠強制。李光耀說,新加坡的華人不是中國中原那些達官貴人、謙謙君子的後代,而是來自福建廣東籍那些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華裔後代,為什麼他們現在顯得守規矩、文明、有教養呢?這主要是公民教育的結果。 新加坡社會中公務員隊伍和上層人士大都是受過西方正統教育的精英,大都有遵法制、守秩序、講責任、求認真和講敬業的精神文化。下層普通百姓由於大多數是華人,公民教育主要是通過提倡講漢語,強調保留東方傳統文化特別是學習儒家文化,培養公民講規矩、守秩序、有禮貌、樂於助人等品德。這些傳統道德觀念不是通過政治教育而是通過學校教育實現,但也輔之以社會教育和社會運動。
李光耀非常重視華人傳統道德的培養,在過去幾十年中很多重要場合,都公開大力倡導儒家文化,大講保持華人傳統的重要性。政府也多次發動各種運動推動傳統文化的保留。可以說,在華人文化圈內,新加坡是華人傳統文化保持很好的國家。可見,新加坡是一個吸西方文化之精髓,承中華傳統之美德,借現代法制之工具、民主之手段,建立了新加坡的和諧社會。 在以上對新加坡的制度考察分析中,有很多的肯定和讚譽,這並不意味著我就一定十分欣賞推崇新加坡模式,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新加坡成功背後的一些真實原因告訴大家, 而這些原因正好是我們學習新加坡經驗時所忽視或曲解的。
在肯定新加坡成功經驗的時候,還必須提醒兩點:它的很多做法和經驗值得學習,但它的模式未必具有普世性。因為新加坡確實太小了,大國碰到問題的複雜性可能比小國成幾何數列增長。新加坡成功經驗的背後,也有一些做法已不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需要,引起一些不滿,這些不應該成為他國學習的榜樣。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就像是一個慈母,政府就像個有能力的嚴父,父母用它辛勤的勞動給子女帶來財富,並用自己的管教方法呵護著它的子女,但現代社會的子女還是覺得不太舒服,願自己過自由自在的小日子。這就是新加坡政府目前存在的問題。
感謝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王庚武教授、學術所長黃明瀚教授、鄒克淵研究員、國會議員成漢通先生、楊木光先生、人民行動黨執行理事劉炳森先生為我研究提供的幫助。
作者蔡定劍:中國著名憲法學家。2010年11月22日病逝北京。
本文收錄於《學者談李光耀》一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