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開始,新加坡的小夥伴們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炸蛹和炸螞蚱啦!

新加坡食品局(SFA)將批准5大類16種昆蟲食品用於人類食用,包括蟋蟀、蠶繭和螞蚱等。這些昆蟲用於食品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包括處理過程中確保殺死病菌,確保包裝安全和存儲過程中防止污染等。
此舉是在新加坡食品局於2022年10月5日至12月4日進行昆蟲和昆蟲製品監管公共諮詢後推出的。共收到53份回應,其中既有懷疑態度,也有行業參與者計劃引進昆蟲製品的反饋和關注。

新加坡食品局告訴《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稱,他們已經進行了科學評估,並評估了具有人類食用歷史的特定昆蟲物種,可以直接食用或製成小吃等物品。
近年來,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一直在推廣昆蟲作為人類食物的來源,旨在以更經濟、可持續的方式滿足世界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表示,可食用昆蟲提供高質量的營養,需要的飼料較少,排放的溫室氣體也比養殖家畜要少。

此外,業者若在產品中使用昆蟲作為食材,也必須在包裝上清楚標明,以便讓消費者知道他們所購買的食品含有昆蟲。
當局也將允許蠶蛹作為食物在本地售賣,這主要是因為東亞、中國和馬來西亞已在食用蠶蛹。當局還表示,考慮到蠶蛹的纖維蛋白(fitbroin)已在日本和韓國獲得批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也將它列為「普遍安全」,因此決定接受其作為食品在新加坡售賣。
新加坡食品局批准的16種可供食用的昆蟲列表:
一、直翅目昆蟲7種
家蟋蟀 (Acheta domesticus)
斑紋蟋蟀 (Gryllodes sigillatus)
田野蟋蟀/棕蟋蟀 (Gryllus testaceus)
黑斑蟋蟀(Gryllus bimaculatus)
非洲遷移蝗(African migratory locust)
美洲飛蝗 (Schistocerca americana gregaria)
螞蚱(Oxya japonica Thunberg)
二、鞘翅目昆蟲3種
大麥蟲(Zophobas atratus morio)
黃粉蟲幼蟲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stage)
黑甲蟲 (Alphitobius diaperinus larvae stage)
三、鱗翅目昆蟲3種
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ella)
小蠟螟 (Achroia grisella)
家蠶 (Bombyx mori)
四、甲蟲科昆蟲
蠐螬(Protaetia brevitarsis)
犀牛甲幼蟲 (Alomyrina dichotoma)
五、膜翅目昆蟲
西方蜜蜂/歐洲蜜蜂 (Apis mellifera)
資訊來源:SFA新加坡食品局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