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遇到新的問題時,身為父母的你會從一開始就直接給他們答案,幫助他們解決嗎?
或者你會先保持觀望,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即使你知道他們憑自己的能力的確很難解決那個問題?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選擇前者是本能。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專家和父母認為,後者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給孩子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先去做掙扎,這會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的孩子必須先失敗,才能成長為獨立的人。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加坡Jurongville中學數學系主任Jaron Pow,在介紹每節課的學習內容概念之前,他經常會把一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先思考。
例如,在一堂介紹代數概念的課上,他一開始就給學生們一個新的代數問題,並問道:「你能先試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們必須嘗試從他們現有的知識中,套用以前學過的概念,找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他們可以互相交流想法,然後形成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即使他們得出的並非是正確答案。
相對於「直接指導,告訴答案」,學生在面對一個新問題時,學會靈活運用已知的知識,思考出全新的解決方案,這是受益無窮的。

理解問題,而不僅僅是尋找答案。這個概念也適用於課堂之外的教學情境。
例如,當一個孩子遇到一個新問題,不要立刻給他們提供答案,先詢問他們:「你是否遇到過相似的問題?」,幫助他們打開思維。然後,孩子將從他們個人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知識中想出解決方案。
這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放長遠目光看來,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可以運用於任何情況。
先失敗,後成功
這是一種「導致短期『失敗』,但長期成功的教學方法」。
這個概念促使學生接受「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在有意義的失敗中『犯錯』是可以接受的」。
錯了嗎?沒關係。找出錯誤的原因,你就會知道如何改進。

克服「失敗」的牴觸情緒
當Jaron Pow第一次將這樣的教學方式帶入課堂時,他收到了來自學生們的眾多抱怨:「Jaron先生,你就不能直接告訴我們答案嗎?」或者「老師,你為什麼不先告訴我們這個解題概念?」
他說,孩子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不適,因為沒有人喜歡犯錯。但這也正是孩子們應該去習慣並克服的情緒。
「如果你只知道如何跟著我的步伐走,你就是一個只會複製資料的機器人。但如果你開始學習如何製造一個機器人,你的收穫將是無可代替的。」
孩子們對於困難感到的厭惡和不適只會持續幾個月。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掌握這個學習狀態,也會發現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解決者。「這是關於從零開始解決問題,而不是遵循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