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要比生男強,選個姑爺當兒養。」 這算得上是當下日本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
在日本,比起生兒子來說,很多人更希望生女兒。
不僅民間普通人這樣想,日本的家族企業也是對女兒偏愛有佳,在他們看來,女兒長大出嫁了,家族企業有機會挑選出個好女婿來作為繼承人,打理家族生意,為企業傳承站好下一班崗。
教授簡介

Yupana Wiwattanakantang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金融系副教授
日本·一橋大學經濟系博士
研究領域:公司治理、公司金融、家族企業繼承等
日本家族企業乘龍快婿的挑選標準,通常是那些擁有名校學歷背景的人,有的是家族企業里明星雇員,有的是在大企業任職的精英人才。
與創始人的女兒結婚後,這些能力卓越的「上門女婿」會被女方家族認作養子,改隨女方姓氏。成為了養子後,姑爺們往往也自願斷絕與親生父母的絕大部分關係,以向養父母「表露忠心」。
這種獨特的日本習俗被稱為婿養子(mukoyoshi),當今的「婿養子」模式往往是戀愛結婚。
鈴木汽車現任董事長鈴木修(Osamu Suzuki)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本名是松田修(Osamu Matsuda)。

作為一名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學者,我對婿養子是否有利於家族企業的傳承與發展這個課題進行了研究。
我與同事們共同分析了四十年來日本所有上市公司的資產回報率、銷售增長率和員工增長率等業績數據,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調查。
研究發現,與包括由親生子女繼承的企業、由專業高管負責管理的家族和非家族企業等相比,由婿養子繼承的家族企業表現往往更為出色。
婿養子作為企業領導人,唯一無法超越的只有企業的創始人。但這也並不意外,畢竟作為創始人,通常都會擁有卓越的領導才能。
在控制了公司規模、行業、年齡和可能影響業績的各種因素後,我們的結論依舊不變。
此外,我們還觀察到,婿養子以優異成績考入頂尖大學並取得學位的可能性是親生子女的兩倍。
繼任人才儲備
由於婿養子是從一眾人才中精挑細選的,他們往往更加雄心勃勃,更有動力證明自己的價值。而親生子女往往會認為公司本就屬於自己。
在這一方面,日本的做法可以為新加坡的家族企業提供借鑑。
不過,新加坡在這方面也有過前例。上世紀70年代,王明星(Ong Beng Seng)在Kuo International group工作時,遇到了華商符運錫的女兒Christina Ong。兩人結為連理後,王明星加入了岳父的Hotel Properties集團。
之後,當王明星被委以酒店和地產管理業務方面的工作時,岳父符運錫就專注於石油和其他生意。兩人共同帶領該集團成為了新加坡的行業領導者。
翁婿之間實現了完美的合作,Hotel Properties集團也越做越強。目前,該集團在新加坡和倫敦持有包括四季酒店和希爾頓酒店在內的諸多酒店產業。
當然,家族企業也可以通過選擇非家庭成員作為領導者,實現企業的專業化。
余仁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余仁生前任老闆,71歲的余義明(Richard Eu)於2017年7卸任,並首次任命非家族成員——Aaron Boey先生擔任執行長。為了確保順利交接,余先生保留了董事會成員的職務。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Think Business,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為Rising sons-in-law of family firms
作者:Yupana Wiwattanakantang
翻譯:楊嘉銘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