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新加坡的中國小夥伴們,會發現新加坡老人出來工作比中國老人出來工作的現象更為普遍。
在中國,你以為的退休大媽是這樣的……她們穿起了靚麗的衣裳,手拉手跳起了廣場舞。

幫忙照看孫輩,操心著子女的家長里短、婚姻家庭。

大爺們白天去遛鳥,強身健體,晚上和老友們聚著聊聊天。

然而,在新加坡,你會經常看到老人們在這樣工作…….
食閣里的安娣在幫忙收著盤子~

在新加坡計程車司機有很多都是老安哥。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的調查,超過40%的65-69歲的老人仍然在工作。而70歲以上,也有大概40400的人依舊在工作。大部分老人的職業都是清潔工、勞動者、機械操作員工、服務員和銷售員等。
新加坡的老人為什麼不去養老?難道是子女不孝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新加坡人也講究孝道,但是卻與中國的傳統孝道不相同。新加坡人認為兒女和父母是單獨的個體,對彼此的財務經濟往往互不干預。

打工的老人也只是一部分,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打工。
由於新加坡老齡化問題嚴重,政府往往鼓勵老人做工。除了提高退休年限外,還會給聘請老人的僱主資金補貼。相比中國而言,新加坡的老人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與做工的老人主要分為兩類:
(1)喜歡工作,有足夠的資金養老。很多老人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希望自己可以繼續為社會做貢獻,每日有事可做。他們選擇做工,可以保持和社會的溝通,讓工作給自己帶來快樂。
(2)需要彌補生活支出,CPF不足以支持生活。CPF(Central Provident Fund)中央公積金提供老人們的養老金。

新加坡的養老金多少與退休前的工資和儲蓄有關。新加坡現在的老人,在四十年前他們還是壯年的時候,工資平均水平較低。導致很多老人的養老金不足,並且現在物價提高,生活開銷增加,更為他們帶來生活壓力。
尤其是建國一代的老人,生活的經濟壓力普遍偏高。除了政府的廉價出租單間組屋、常年醫藥補貼外,新加坡的慈善機構、愛心組織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善濟醫社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們為有困難的老人,進行診治免費中醫施診,2元拿藥。65歲以上,建國一代完全免費,低收入貧困家庭也可以申請完全免費。連李顯龍總理都為他們打CALL。

在平時,善濟醫社還會舉辦很多慈善活動。為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溫暖。因為中秋節馬上要來了,他們更是於9月21日,在全島的15間分社,分發1000份月餅給看診者,並祝福他們中秋佳節快樂。

鮮花月餅贊助者:孫曉蓓、張娜、陳子揚、林汶良 、楊永民、姜麗梅、Andrina Chan 、蔡蕥䅿、張燕、Angeline chai 、安琪、Jessica 、Netty、楚雯、Dewi、蔡蕥䅿、塗秀好、王潔、王磊、趙曉丹、安琪、初依峻、劉勝 、韓彩彬、Choong heng xiong

醫生和前來領取月餅的就診者

收穫善濟醫社佳節祝福的老夫婦格外開心。

善濟醫社中秋團圓合影
孫曉蓓帶領義工,還特別捐助鮮花餅400份。送給善濟低收入的老人們還有工作人員。

這400份愛心鮮花餅,已在善濟醫社的610總社、黃埔分社、甘巴士分社、楊厝港分社、馬西嶺分社、摩綿·經禧分社安排分發。

老人們開心地為關心他們的年輕人點贊。

孫曉蓓、卓順發、參與善行的義工們和老人拉家常談心,送去中秋祝福。

參與活動的志願者們。
除此以外,辦慈善籌款晚宴、定期看望低收入老人都成為他們的常態。

通過善濟醫社,越來越多愛心人士發起關愛低收入老人的行動。
因為有了善濟醫社這樣很多關懷老人的機構存在,新加坡的老人們晚年生活得到了更多的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