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每出現百萬新元的政府組屋轉售價,總會挑起許多人的敏感神經,特別是準備成家的年輕一代,更是備倍感焦慮。
2012年,新加坡出現了第一間百萬組屋,那是位於女皇鎮美嶺街一間屋齡10多年的雙層公寓式組屋的轉售價。
時間快進至2023年的今天(11年後),百萬組屋已經遍布全島,僅剩蔡厝港、裕廊西、三巴旺和盛港四個非成熟區還未出現。
這些百萬組屋不僅已經出現在非成熟區,百萬效應還「蔓延」到四房式屋型。
《新明日報》9月整理出2015年7月至2023年6月之間,過去這八年本地共賣出1123間百萬組屋。
《海峽時報》今天報道,今年截至10月底已經出現了377間百萬組屋,比去年全年的369間還多。單在10月份,一共有41間百萬組屋完成交易,不過全部都位於成熟組屋區。如此看來,今年的百萬組屋的總交易量再創下最高紀錄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就在今天,本地組屋的轉售價衝破了150萬元大關。位於大巴窯私人組屋(DBSS)The Peak的頂層(40樓)五房式單位,以156萬8888元售出。The Peak的屋齡11年,五房式單位的面積在114至117平方米之間。
若以目前的情況來推算,再過多久我們就會看到200萬新元轉售的組屋「誕生」?
這是讓潛在買家瑟瑟發抖的情況,卻是賣家最夢寐以求的美夢。
那些不打算買賣組屋的人則會說:「發神經啊,200萬可以買公寓了啦。」
房地產平台Stacked Homes在假設政府沒有出台房屋措施(例如,未來組屋是否會出現供過於求)、沒有黑天鵝事件(另一場流行病或一場重大戰爭)、屋契短不會導致物價貶值(目前轉售價最高的組屋只剩49年屋齡)等變數下,以三種方式:
組屋轉售價上漲速度
居民人口增長速度
薪金中位數增幅速度
來分別推測出可能會出現200萬新元組屋的年份。

靠近西海岸高速公路的組屋。(海峽時報)① 按組屋轉售價上漲速度推測
在沒有任何干預措施的情況下,自由市場上的組屋轉售價遲早會節節攀升。
Stacked Homes以2000年至今的組屋轉售價走勢,計算出每年賣得最貴組屋的價格和平均轉售價的平均差價比值為163.7%。
假設接下來的每一年差價比都維持在163.7%,當本地組屋平均轉售價達到75萬8399新元(哭哭)時,最高轉售價就會達到200萬新元。
據Stacked Homes推測,按照目前的平均轉售價增長速度,可能在15年後(即2038年),組屋平均轉售價就會達到75萬8399元,到那時,我們就會看到首間200萬新元組屋的出現。(再哭哭)

據數據,其實早年即2008年金融危機前,那時組屋的差價比比現在更高,在180%左右。儘管現在有更多百萬組屋出現,但2009年以後,差價比大約維持在160%左右。(資料來源:data.gov.sg)② 按新加坡居民人口增長速度推測
更多的常住人口意味著更多的房屋需求,進而推高屋價。因此,Stacked Homes也嘗試從居民人口的增長角度去推測200萬組屋會出現在哪一年。

(資料來源:data.gov.sg以及singtats)
以上述圖表數據計算,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間,新加坡居民人口增長了15.2%,但平均組屋轉售價卻上漲了47.2%。
Stacked Homes也以2010年至2020年間的數據核實,得出了類似的數據。
換句話說,人口每增長1%就可能導致平均轉售價上漲3.1%。
以此類推,要達到75萬8399元的平均轉售價,進而出現首間200萬新元的轉售價組屋,那本地的居民人口就必須增長10.65%(也就是459萬1148人)。
大概在2034年至2035年左右,本地的居民總數就會達到459萬1148人,到時很可能就會看到組屋轉售價上漲至200萬新元。
③ 按收入中位數增長來推算
一般認為,薪金和房價是掛鉤的。確保國人收入的增長跟得上房屋價格的增幅,讓居民可負擔得起購買房屋,是各國長期以來相當頭疼的事。
如果將組屋轉售價格和工資增長並列一起對照(如下),就能看出一些規律。

因為2000年以及2005年我國並沒有進行勞動力調查,因而圖表沒顯示這兩年的工資中位數數據。另外,2022年以後的數據皆是推算得來的。(資料來源:data.gov.sg以及singtats)
以上圖的數據來計算,在2001年至2022年間,新加坡的工資中位數增長了112.4%,最高組屋轉售價則上漲了94.78%。換句話說,工資中位數每增長1%就可能導致最高組屋轉售價上漲0.82%。
那麼,要達到200萬元的最高組屋轉售價,工資中位數就必須上升至7033元至7169元之間。
以此推算,大概在2039年,就會衝破200萬新元的轉售價新「天花板」。

根據過往的數據,工資和住房負擔能力在新加坡並不總是同步變動的。(新明日報)
總的來說,在沒有任何外部干擾下,約在2034年至2039年之間,新加坡就會出現200萬元的轉售組屋。
可是,就算沒有天災人禍,我們的政府也一定會出手干預。
所以最快看到組屋轉售價衝破200萬新元,也許是2040年以後的事了。安啦,我們還有至少17年的時間存錢。話說回來,買房應趁早依然是亘古不變的投資規律。
補充一點,我們不應過度關注最高轉售價,應該擔心的是組屋平均轉售價的上漲速度,因為這是以所有組屋轉售交易計算的,這個數據能更準確地反映市場整體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