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Peranakan Museum),致力於展示和保存土生華人文化、歷史和傳統。該土生文化館歷經四年翻新,於2023年2月16日重新開幕,2月17日起正式對外開放。文化館重開後將為公眾展出超過800件藏品,其中約四成為新增設的展品。土生文化館隸屬於亞洲文明博物館,由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管理。

土生華人是指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在馬來半島、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居住的華人後裔,他們的祖先是中國南明時期(17世紀)移居到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土生華人的文化獨特,融合了華人、馬來、印度和歐洲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服飾和美術等方面的文化特徵。
土生文化館探討東南亞土生社群的跨文化藝術,展出部分全球最精美的土生文物。文化館所在之處,原為建於1912年的道南學校校舍。三層樓高的文化館以土生文化的起源、家以及穿著時尚為主題,通過土生社群訪談、錄製的演示、藝術委託及其他當代表現形式,為訪客提供方方面面的體驗,讓人們反思何謂「土生文化」。

第一部分 起源 (一樓)
東南亞處於世界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必經之路。商賈和旅客的流動,把東南亞與中國、印度、中東和歐洲緊密地聯繫起來。他們當中有不少人落戶東南亞,並與當地人通婚,創造了獨特的混合文化——土生文化。
這個展區展示了東南亞不同土生社群的獨特藝術和文化。多元的起源,讓土生文化按不同的軌跡發展,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


第二部分 家(二樓)
家是這個展區的主題。當你對自己的生活空間開始熟悉,它就成為你的家。家是我們培養自我意識和歸屬感的地方。我們從家人的交談中學習語言,在家學習傳統習俗,並通過家具和擺設,反映自己的個性和身份。
這個展區的展品展示了土生社群的習俗、家庭與社區生活、陶瓷與飲食文化。





第三部分 穿著時尚(三樓)
這層樓的展廳展示了各種裝飾紡織品、珠寶首飾和時裝,呈現出土生社群在公共場合與私人生活的穿著時尚和飾品搭配。
各種各樣的物品說明了土生社區作為顧客和創造者的跨文化特色。許多形式或裝飾元素取自馬來——印度尼西亞地區的物品。其他則由非土生社群設計,並採用了東南亞以外地區的材料。這裡也展示了土生社群的戲劇服裝。







本管還在一樓設置一個零售店,零售店與新加坡SUNS品牌聯名,推出一些有特色的珠寶、陶瓷、手工藝品等。

此外,本館還在三樓設置了探索區,提供土生文化館特色的繪紙供小朋友娛樂。

如果你想知道是什麼造就了土生文化?它又可以追溯到什麼時期?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土生社群的物質文化以及觀賞一些土生華人的精美陶瓷、精美服飾和紡織品,那麼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一定是你的不二選擇。快帶上家人朋友一起去參觀吧!
博物館參觀守則
展出的部分文物極為脆弱,為了能夠將它們傳承給下一代,請勿觸碰展品或在展廳里飲食。為了避免干擾到其他訪客,請勿使用閃關燈和三腳架。
博物館開放時間
周六至周四 上午10點至晚上7點
周五 上午10點至晚上9點
地址
39 Armenian Street, Singapore 179941
門票
新加坡公民、新加坡PR——免費
所有6歲及以下兒童——免費
外國人、遊客——$12
外國學生、年長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