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都是一片開放而充滿活力的土地。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這裡不僅經濟繁榮,更以其安全、便捷、宜居的環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才。
前不久,新加坡前總理、現任國務資政李顯龍公開表示,新加坡歡迎全球人才前來發展,認為國際人才的融入不僅能為新加坡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更能進一步鞏固新加坡與全球市場的緊密聯繫。
那麼,哪些人更容易獲得新加坡身份?在審批PR(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申請時,新加坡政府究竟更看重哪些條件?如何才能成功拿下「綠卡」甚至成為新加坡公民?
誰更容易獲得新加坡身份?
關於PR和公民的審批標準,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一向保持神秘感——內部的篩選標準從未完全公開,審批流程也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政府發布的最新人口數據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根據新加坡政府在去年九月底發布的《2024人口簡報》,新加坡總人口首次突破600萬,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共有418萬,剩下的186萬是非居民群體,包括持有工作簽證(Employment Pass、S-Pass、Work Permit等)、長期探訪准證、國際學生以及外籍勞工。
根據2024年的人口簡報,2023年獲批PR的申請者主要具備以下特徵:
年齡:21至40歲的人占最大比例,達到62.8%。
地域:來自東南亞和亞洲國家的獲批者,占比高達92.6%。
學歷:20歲及以上的PR中,82.8%具有專上教育背景。
至於獲得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群,特徵則稍有不同:
年齡:31歲以上的人占最大比例,為52.3%。
地域:來自東南亞和亞洲國家的申請者,合計占比為94.6%。
學歷:20歲及以上的公民中,88.2%擁有專上教育背景。
很明顯,新加坡政府在身份審核上,特別青睞高學歷、年輕、有潛力且能夠為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如果你正好在這些條件的「黃金區間」內,那你拿到新加坡身份的成功率自然會更高。

新加坡政府到底在考察什麼?
雖然ICA不會直接告訴你具體的審核標準,但從多年經驗和新加坡官方偶爾透露的信息來看,以下因素是審核過程中最重要的考量點:
1、學歷和年齡:高學歷和年輕化一直是新加坡政府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向。
2、經濟貢獻:申請人是否具備高收入、創造就業或具備稀缺技能,這些都能為申請加分。
3、家庭背景:申請人是否有新加坡籍家屬,尤其是配偶或子女,這會被視為重要的「融入能力」體現。
4、社會融入能力:是否長期在新加坡居住,是否參與當地社群活動,是否能用英文或中文溝通交流。
5、在新加坡的紮根意願:持PR或公民身份後,是否有長久留在新加坡發展的打算。
楹進集團顧問表示,「新加坡政府看重的不只是經濟貢獻,更希望申請人真正融入當地社會,成為新加坡的一分子。」
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收緊移民政策,新加坡也不例外。雖然新加坡仍保持著開放態度,但未來的申請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加,特別是針對高收入、高學歷和緊缺行業的人才,將成為優先選擇。
所以,如果你正考慮申請新加坡PR或公民身份,趁早布局,抓住政策窗口期,是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