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東海岸,有一個地方見證了新加坡的歷史變遷,它就是樟宜。這裡曾是漁村,也是軍事要塞,現在更是新加坡的國際航空樞紐。
每天早上,當樟宜機場所在的甘榜亞逸格穆羅村落的漁民們滿載而歸時,海灘便瞬間變成了繁忙的魚市,這個場景,雖然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在國家文物局(NHB)最新推出的遺產路線指南中得以永久保存。

圖源:NHB
樟宜遺產步道,將帶領你穿越樟宜的歷史,體驗這裡的軍事、娛樂和社會歷史。走進新加坡樟宜歷史走道,不僅是一條旅遊路線,它是一扇通往過去的窗口,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個地區豐富的軍事、娛樂和社會歷史。
涵蓋23個文化遺產地點
國家文物局周二(3月26日)推出的新的歷史走道,位於樟宜一代,這條歷史走道涵蓋23個文化遺產地點,每一個都承載著樟宜的歷史和故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沉重記憶到樟宜海灘的沿海和休閒遺產,再到該地區作為新加坡航空樞紐的現代角色,這些故事共同織就了一幅多彩的歷史畫卷。

圖源:NHB
在樟宜遺產步道中,有22個社區成員的故事被收錄在指南中,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樟宜的歷史,比如,作家伊賽亞·馬吉德(Isiah Majid)就回憶了在甘榜亞逸格穆羅(Kampong Ayer Gemuroh)村落的漁民們回到岸邊時,海灘變成魚市的情景。
23個文化遺產地點中儘管有6個景點,包括Kampong Ayer Gemuroh,因安全或保密原因無法親臨其境,但它們的歷史仍被詳細記錄在指南中。公眾雖不能進入樟宜監獄或樟宜海灘附近的平房等景點,但仍可從外圍觀賞這些名勝古蹟。
三條主題線路
為了迎合不同興趣的公眾,NHB精心策劃了三條主題路線。
第一條路線聚焦於樟宜的平房和海灘,沿著海岸線行駛約4公里,遊客可以探訪休閒俱樂部、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小木屋,也可以看到已故開國首相李光耀曾居住的樟宜小屋(Changi Cottage)。

圖源:NHB
第二條路線則是「樟宜的戰爭與和平」,帶領參與者穿越約7.6公里,探索樟宜在戰爭中的角色和和平時期的轉變,包括樟宜監獄、博物館和樟宜軍營。

圖源:NHB
第三條路線聚焦於樟宜社區的生活與交通樞紐,全長12公里。這條路線旨在向公眾展示樟宜地區的工作、居住與生活面貌,包括一些獨特的地標和社區設施。例如,拉瑪印度教廟(Sree Ramar Temple)是樟宜地區一座罕見的印度教寺廟,寺廟內供奉著佛陀和觀音,體現了樟宜多元文化的交融。
此外,樟宜機場和樟宜村熟食中心也是這條路線的重要站點,它們分別代表了樟宜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社區生活。通過這條路線,公眾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樟宜地區的多元文化和社區生活。

樟宜機場是樟宜遺產步道的最後一站,自1981年正式開放以來,已成為新加坡的國家象徵,其標誌性的81米高控制塔,是機場的地標之一,見證了新加坡航空業的發展和繁榮。
NHB副執行長Alvin Tan先生表示,步道指南中的社區故事將使歷史敘述與步道者更加相關,並為那些貢獻故事和照片的人灌輸一種自豪感。
他還透露,NHB計劃在2025年更新其24條步道中的兩條,以繼續推動新加坡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樟宜遺產步道的指南和地圖可在官方網站下載,從6月開始,還將提供中文、馬來語和泰米爾語版本,此外,限量印刷版的指南可在Siglap社區俱樂部、樟宜教堂和博物館以及亞洲文明博物館購買。
通過這條遺產步道,新加坡不僅展示了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也向世界證明了它對於保護和傳承歷史遺產的承諾,樟宜遺產步道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讓每一位遊客都能親身體驗和感受到新加坡的歷史脈動。
你對新加坡的歷史有哪些了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