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成為越來越多新產業集團進軍東南亞市場的落腳地
新加坡是位於亞洲中心的的全球服務樞紐,其坐落於亞洲心臟地帶,且擁有世界一流的連通性和絕佳的基礎設施,這讓那些經營跨區域業務的企業和機構輕而易舉便可拓展貫通區域內外,尤其是當他們在新設立總部時,這一優勢便更趨明顯。
亞洲:培育新產業、新經濟和新機遇的熱土
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到2030年,亞洲地區的中產階級人口數量將占據世界的一半以上,並且成為消費品需求的主要市場。 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總部位於亞洲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亞洲的產業和經濟已經迅速崛起:在2000到2015年間,這類企業數量增長超過三倍,到目前,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財富500強企業總量的1/3。
深度觀察亞洲消費者和深化戰略的不二之地
跨國公司希望深化在亞洲的業務,則可依託新加坡作為深入洞察消費者和為該區域市場制定產品戰略的不二之地。各類頂尖的服務供應商已經在此構建了更多的能力,以了解亞洲地區消費者特有的複雜需求和問題。尼爾森創新中心(Nielsen Innovation Centre)和麥肯錫亞洲消費者洞察中心(McKinsey’s Asia Consumer Insights Centre)便是服務商的此類能力發展項目。
善用經驗豐富的跨職能人才
2018年怡安(AON)和畢馬威(KPMG)的獨立研究顯示,與其他主要亞洲經濟樞紐相比,新加坡聚集了全球500強企業最多的總部職位。作為亞太地區最密集的品牌營銷中心地區之一,萬事達卡(MasterCard)、寶潔(P&G)、英特爾(Intel)、飛利浦(Phillips)和聯合利華(Unilever)都紛紛選擇發展數碼專業人才,並在新加坡發展針對亞洲區域的品牌。根據2018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新加坡的人才在亞太地區的各個領域均為領先。在供應鏈管理領域,我們的頂尖學府擁有強大的研究重點和轉型計劃,例如新加坡管理大學便與敦豪(DHL)的綠色轉型實驗室搭建了夥伴關係。
打造亞洲的新創新生態
在新加坡,企業能夠與關鍵合作夥伴的決策者進行高效的戰略對話。高度密集的總部、卓越中心、研究中心以及充滿活力的創業生態都為企業提供了充分的合作機會,並協助它們迅速發掘前沿解決方案。如:2018年5月,慧與(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推出了InnovateNext孵化計劃,旨在為客戶和本地初創企業實現科技創新和商業化。德勤(Deloitte)、安永(EY)、普華永道(PwC)和埃森哲(Accenture)也在與企業合作,改善總部運營和洞察能力,以實現更好的決策。
「生態是樞紐蓬勃發展的條件。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設立總部,但如果這些機構保持老樣子,它們就會過時。在新加坡,這些實體生機勃勃,因為生態不斷地向前演變。」 ——寶潔(P&G)亞太、印度次大陸、中東及非洲區域總裁Magesvaran Suranjan
與亞洲舉世無雙的連通性
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轉運港口,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區域均在新加坡的7小時飛行圈之內。2018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榮膺亞洲最具連通性機場的桂冠,這裡可以直接飛往全球400個城市。也是在2018年,新加坡在世界銀行物流表現綜合指數中拔得頭籌,並連續50年均為世界一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樞紐。今天,全球25家頂級第三方物流供應商(3PLs)中,有20家在新加坡開展區域或全球業務。

新加坡理所當然地成為擁有6.5億人口新市場的東南亞核心
46% 地遍布各行業的企業均將其亞洲總部設立在新加坡。科技跨國企業中,新加坡占亞洲區域總部的59%。
6.4億 到2030年,東南亞人口數量將達到6.4億,其中有50%為中產階級。此外,新加坡的7小時飛行圈能夠觸達世界一半的人口,為我們的投資者提供強有力的市場入口。
第二 世界經濟論壇顯示,新加坡全球競爭力排名第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顯示,新加坡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第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均顯示,新加坡全球創新力排名第五,這些都表明,新加坡能夠為商業和創新活動提供合適的人才和得天獨厚的生態體系。
25個 在施行的自由貿易協定(FTAs)和經濟夥伴協議(EPA),占據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